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因坐骨神经在其通路上受周围组织或病变的压迫所致。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根性者主要是椎管内疾病(如脊髓、马尾炎症、腰骶及椎管内肿瘤、外伤及血管畸形等)和脊柱病变(如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脊柱炎、腰椎骨关节病、脊柱结核、椎管狭窄、肿瘤等);干性者主要是椎管外病变,常为腰骶丛和神经干邻近病变,如骶髂关节病、骶髂关节结核或半脱位、腰大肌脓肿、盆腔肿瘤、子宫附件炎、妊娠子宫压迫、臀部肌内注射不当或臀部受伤、感染等。
【诊断要点】
1.疼痛为沿坐骨神经径路的典型放射性疼痛,多为单侧性;病变疼痛位于下背部、臀部,并向股后部、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呈持续性钝痛,并有阵发性加剧,为刀割或烧灼样痛,夜间常加重。
2.神经系统检查Lasegue征阳性、踝反射减弱、小腿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等。
【影像学特征】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影像学一般无阳性发现,CT有利于骨和椎体的显示,MRI对显示椎间盘和椎管内肿瘤等软组织病变有利。
【鉴别诊断】 需与腰肌劳损、臀部纤维组织炎、髋关节炎等鉴别,后者可引起下背部、臀部和下肢疼痛,但无放射痛,无肌力减退、踝反射减退和感觉障碍等。
【临床与影像】
1.许莫结节 间盘组织通过椎体终板局灶性内陷,周围是正常椎体骨质。CT轴位显示椎体骨松质包绕边界清晰、扇形的间盘组织阴影,周围有硬化缘。MRI T1WI显示椎间盘组织突入椎体正常骨髓;T2信号强度与椎间盘信号相同。
2.椎间盘膨出
(1)定义:椎间盘组织普遍性膨隆超出椎体骨的边缘。
(2)典型影像学表现:纤维环环状向四周膨出。CT轴位显示椎间盘边界光滑的环状扩大(图3-14,图3-15);矢状位重建显示椎间隙消失。MRI显示椎间盘对称性向四周膨隆;椎间盘高度降低。
图3-14 椎间盘膨出
男性,34岁,右侧腰腿痛3个月。A,C.正常;B.椎间盘膨出
图3-15 椎间盘膨出
男性,54岁,右侧腰腿痛6个月。A.正常;B、C.椎间盘膨出
3.纤维环撕裂
(1)定义:纤维环胶原纤维的断裂。
(2)典型影像学表现:MRI T2WI上椎间盘边缘纤维环内的灶性高信号病灶。
4.椎间盘突出
(1)定义:椎间盘组织局限性超出椎体环状骨边缘。
(2)影像学表现:灶状椎间盘组织凸入椎管,与椎间盘相连接。CT表现为向椎管内突出的椎间盘,呈软组织密度。神经根移位,硬膜囊受压(图3-16,图3-17)。
MR表现为疝出的椎间盘在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
图3-16 椎间盘突出
男性,46岁,右侧腰腿痛8个月。A,B.正常;C.椎间盘突出
图3-17 椎间盘突出
女性,44岁,左侧腰腿痛5个月。A.正常;B、C.椎间盘突出
5.椎间盘脱出
(1)定义:椎间盘组织向外扩展,超出椎间隙的范围。
(2)影像学表现:典型影像学表现脱出椎间盘组织呈局灶“蕈伞状”形态,是由于脱出的椎间盘局部膨胀造成的。CT表现为由椎间隙向椎管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在轴位扫描图像上很难鉴别椎间盘突出还是脱出。MR表现为相对于正常的椎间盘组织,疝出部分通常呈高信号。脱离椎间隙范围的限制后,疝出部分呈“蕈伞状”。在矢状位扫描图像上最易显示脱出的特征,也最利于鉴别突出与脱出(图3-18)。
图3-18 椎间盘脱出合并脊髓炎
女性,24岁,双下肢无力2周,排尿困难1d,马鞍区痛觉减退。A.T1像显示L1~2椎间盘轻度后突;B.T2像显示圆锥呈高信号;C.T2像显示L1~2椎间盘向后方突出;D.横断位T2像显示髓内高信号;E~G.显示L1~2椎间盘向左后方突出;H.显示左侧脊蛛网膜下腔增宽
6.韧带钙化
(1)定义:脊椎韧带骨化的形态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哪条韧带出现异常。
(2)影像学表现:CT上可见韧带结构的增厚、骨化,MRI上呈低或高信号,这主要取决于骨髓成分的数量和组成。
7.神经孔椎间盘脱出 典型影像学表现:旁矢状位图像上,软组织肿块由椎间盘扩展而来,神经孔内神经周围的脂肪消失。
【临床与影像】 MRI提供广泛的腰骶椎解剖资料。中心型椎间盘膨出无意义。即使椎间盘突出也可少数人无症状,所以,应结合临床。CT平扫需确定受累神经根的水平,故不如MRI敏感。CTM可增加准确性,但有创。
参 考 文 献
[1]Son DW,Choi CH,Cha SH.Epidermoid tumors in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presenting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0,47:271-277.
[2]de Bondt BJ,Stokroos R,Casselman J.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 associated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hypothesis of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euroradiology,2007,49:23-26.
[3]Cruccu G,Biasiotta A,Di Rezze S.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pain related to multiple sclerosis.Pain,2009,143(3):186-191.
[4]Noma N,Kobayashi A,Kamo H,et al.Trigeminal neuralgia due to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three case reports.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9,108:e50-55.
[5]Goru SJ,Pemberton MN.Trigeminal neuralgia:the 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47(3):228-229.
[6]王一民,陶伟,曹建新,等.低场强MR在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12:1709-1710.
[7]宋伟忠,于丽波,张丽君.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影像学评价.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27-28.
[8]李又成,黎金林,闻彩云,等.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MR成像序列选择.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02:119-122.
[9]宋士群,何丹,刘峥.运用核磁共振SPGR序列研究三叉神经与血管的关系.中国CT和MRI杂志,2009,01:9-11.
[10]闵有会,张辉,姜羽.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2:59-61.
[11]卞留贯,孙青芳,储呈春,等.听神经瘤的大小与其影像学组织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06:327-330.
[12]钱银锋,张诚,宫希军,等.增强FLAIR成像在听神经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33-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