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艾综合征是由胃窦G细胞增生或分泌胃泌素的肿瘤引起,其特点是高胃泌素血症伴大量胃酸分泌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多发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又称胃泌素瘤、Zollinger-Elison综合征。
【临床表现】 胃泌素瘤虽多数为恶性,但因瘤体小,发展缓慢,所以肿瘤本身很少引起明显的症状,到疾病的晚期,方出现恶性肿瘤浸润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与大量胃酸分泌有关。
1.腹痛 是由于消化性溃疡所致。90%~95%患者在病程中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可有消化性溃疡的家族史。这是由于胃泌素强烈而持续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大量分泌所致。75%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和胃窦小弯侧;25%发生于非典型部位,如食管下端、球后十二指肠及空肠等处。溃疡常呈单个,也可多个,直径一般<1cm,少数可>2cm。40%~50%患者可产生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胃-空肠-结肠瘘等。患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溃疡极易迅速复发,常发生于吻合口或吻合口远端的复发性溃疡。与普通消化性溃疡比较,本病溃疡的特征是:顽固、多发、非典型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胃大部切除术后溃疡迅速复发。
2.腹泻 1/4~1/3的患者伴有腹泻。部分病例腹泻可发生于溃疡产生时,可为本病的初发症状或唯一症状。5%~10%患者仅有腹泻而无溃疡存在。腹泻常呈大量,水样和脂肪泻。每天可达10~30次,其量可达2500~10000ml。严重者可产生水及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产生腹泻的原因是:①由于胃液大量进入肠腔,容量增加刺激了肠蠕动。此外,胃泌素又减少肠黏膜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导致渗透性腹泻。大多数患者可由鼻胃管抽取胃液后,腹泻症状得到缓解。②大量胃酸进入肠腔,使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使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经过肠黏膜转移的过程减少,导致吸收障碍。③大量胃酸进入肠腔,使胰脂酶在酸性环境中灭活,使三酰甘油分解减少,造成脂肪吸收障碍。④大量胃酸进入肠腔,使十二指肠和上端空肠的结合胆酸减少,使微胶粒形成减少,导致脂肪吸收障碍。
【诊断要点】
1.病史及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症状最常见,对治疗溃疡药物反应差,按溃疡行胃大部切除后,很快出现吻合口溃疡、出血和穿孔。腹泻,排水样便或脂腹泻,常与腹痛相伴。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表现,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2.辅助检查
(1)胃液、胃酸测定:夜间12h胃液总量>1000ml,66%~90%患者基础胃酸>15mmol/h。
(2)血清胃泌素测定:1/3患者常达1000pg/ml以上,2/3在100~1000pg/L。
(3)促胰液素或钙激发试验:如为实验前1~2倍或绝对值>500pg/ml则提示为胃泌素瘤。
(4)胃镜、X线钡剂检查:可发现溃疡、黏膜皱襞肥大、胃液多等。
(5)肿瘤定位:可采用B超、CT,MRI及血管造影等。
【治疗方案】 胃泌素瘤的治疗应根据病型、病期、全身情况及经济状况个体化制定。
1.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化疗。
2.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失败或无条件进行、肿瘤定位明确可行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