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癌综合征是好发于胃肠道的类癌(嗜银细胞瘤)引起的以发作性皮肤潮红和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这种肿瘤以往误认为是良性肿瘤,现已确认是恶性肿瘤。但生长缓慢。病程一般为10~15年,即使已有转移,病人仍能存活较长时间,故沿用类癌这一名词。
【病因与发病机制】 类癌细胞可产生多种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及前列腺素等。5-羟色胺来源于食物中的色氨酸。在正常情况下,色氨酸有99%被机体利用,形成烟酸或烟酰胺,只有1%被胃肠黏膜细胞利用生成5-羟色胺。5-羟色胺存在于胃肠黏膜,仅有少量在血小板及脑细胞内。在发生类癌后,食物中的色氨酸有60%在类癌细胞中转变为5-羟色胺,因此在类癌患者血液中的5-羟色胺有明显的增加。在类癌组织中有大量的血管舒缓素,这是一种蛋白水解酶,作用于激肽原,生成赖氨酸缓激肽(胰激肽),在胺肽酶的作用下,赖氨酸缓激肽又转变为缓激肽。缓激肽的作用是使小动脉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毛细血管舒张、皮肤潮红。缓激肽引起皮肤潮红,皮肤温度不高,为冷型。5-羟色胺引起的皮肤潮红、皮肤温暖,为热型。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致皮肤水肿,特别容易发生在眼睑与口唇。此外,亦可使支气管痉挛而发生喘息。胃肠道的类癌若无肝转移,很少出现类癌综合征,因肝有大量的单胺氧化酶,可将5-羟色胺转变为5-羟吲哚乙酸。若已有肝转移,类癌综合征即可发生。
【临床表现】 类癌综合征多见于肠道类癌发生肝转移以后。
1.皮肤潮红 见于90%以上的类癌综合征患者,为本病的主要临床标志。典型发作为突然出现皮肤潮红,开始只持续10~15min,间隔几周到几个月发作1次,以后发作愈来愈频繁,一天可发作几次,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可长达几小时。
2.腹痛腹泻 见于80%左右的类癌综合征患者。初为不规则的水样腹泻及腹部绞痛发作。有明显的肠鸣音亢进,后则出现典型的突然发作性腹泻,并伴有腹部绞痛。腹泻次数不等,最多可达20~30/d。大便为水样,并有不消化的食物,亦可出现脂肪泻。腹泻的原因是肠蠕动亢进,腹痛的原因则可能由于肿瘤或肠壁纤维化而发生部分性肠梗阻。肠蠕动增快、增强也是腹痛的原因之一。
3.喘息发作 有10%~20%的类癌患者在皮肤出现潮红的同时,突然发生喘息。肺部检查有哮喘音,喘息发作的原因与5-羟色胺、组胺及缓激肽等有关。禁用肾上腺素治疗。此药因能促使血管舒缓素的释放,不仅不能使喘息缓解,反可使其加重,可用异丙肾上腺素喷雾吸入平喘。
4.循环系统症状 因为5-羟色胺可以刺激纤维母细胞,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右心内膜纤维化或三尖瓣瓣膜病。在较大的动脉或静脉也可出现纤维化现象。这种病人尿中5-羟吲哚醋酸及血中5-羟色胺都很高。纤维增生多发生于右心的原因,是静脉血中5-羟色胺浓度很高,流经肺时,被单胺氧化酶灭活,故左心发生病变较少,只有13%。
【诊断要点】
1.依据发作性皮肤潮红、腹泻及尿中5-羟吲哚醋酸增多可诊断 24h尿中5-羟吲哚醋酸>30mg。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尿中5-羟吲哚醋酸的量多少没有平行关系。在胃的类癌细胞内,缺少脱羟酶,因而血中5-羟色胺浓度不高,而5-羟色氨酸浓度增高。24h尿中5-羟吲哚醋酸排出量波动很大,而且受食物的影响。如吃马铃薯、香蕉、菠萝后,尿中5-羟吲哚醋酸排出量增加,因此需反复多次验尿,诊断才较可靠。
2.在高度怀疑为类癌的患者,而尿中5-羟吲哚醋酸排出量又不增加时,可做激发试验 试验方法为先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1次,待血压及脉搏稳定后,以1μg的副肾上腺素静脉推注,若无反应,可每隔15min加1μg,直到有反应出现。但每次最大的剂量不能超过15μg,用15μg仍无反应时,此试验即不再进行。测定血中的5-羟色氨酸或5-羟色胺,对诊断亦有帮助。
3.其他检查 胃肠道的类癌可通过X线检查。B型超声检查及CT对有肝转移者有诊断价值。支气管的类癌可以在痰中找癌细胞,做支气管镜检、胸部体层摄影等检查。盆腔内发生类癌时,通过妇科检查、B型超声检查、CT等方法,可以找到肿瘤。
【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 适用于没有转移的类癌。发生在阑尾、支气管、卵巢的类癌可以手术治疗。在肠道者若已引起肠梗阻、肠套叠,即使已有转移,也需进行手术治疗。症状较重者,用内科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时,若将肿瘤切除,虽然不能治愈,但亦可在较长时间内使症状缓解。
2.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给病人充足的营养和维生素,特别是烟酸或烟酰胺。若病人有腹泻,需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此外,应避免精神刺激,不饮酒,不进食含色氨酸较多的食物,如牛奶、奶酪、橘类水果、菠萝、马铃薯等。禁用肾上腺素、吗啡。
(2)对症治疗:有腹泻时用5-羟色胺拮抗药,如甲麦酸胺或赛庚啶口服,亦可用阿托品。α-甲基多巴可以干扰儿茶酚胺使类癌细胞释放酶的作用,同时也可抑制5-羟色胺的合成,对腹泻及皮肤潮红都有疗效。若有脂肪泻,可用胰蛋白酶。对皮肤潮红的治疗用α-阻滞药,可以阻止5-羟色胺的释放,也可阻止激肽释放酶的释放,疗效较好,还可用酚妥拉明、酚苄明、H1及H2受体阻滞药,如苯海拉明、西咪替丁口服。亦可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试用于皮肤潮红的病人。有喘息时,禁用肾上腺素,可用异丙肾上腺素喷雾及氨茶碱进行治疗。若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时,禁用去甲肾上腺素,但可使用甲氧明(美速克新命)、血管紧张素Ⅱ治疗。
(3)对肿瘤的治疗:放射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张家耀 张昌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