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缺铁性贫血浆细胞增多怎么回事

缺铁性贫血浆细胞增多怎么回事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又称Kahler-Bozzolo综合征,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并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是常见的一种浆细胞病,浸润骨髓及软组织,产生M球蛋白。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骨质破坏部位可发生病理性骨折。2.高黏滞性综合征 由于广泛的溶骨性病变致高血钙及大量M蛋白致高黏滞血症。对某些骨瘤除用化疗止痛外可采用中等剂量局部放疗。

多发性骨髓瘤又称Kahler-Bozzolo综合征,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并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是常见的一种浆细胞病,浸润骨髓及软组织,产生M球蛋白。临床表现有广泛的骨骼破坏、高血钙、贫血、肾功能损害及因免疫缺陷而发生感染;也可并发淀粉样变性及凝血障碍。本病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以50~60岁最多。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40岁以下的患者少见。男性比女性多见。

1.骨瘤、骨肿块和病理性骨折 多见于胸骨、肋骨、颅骨、腰椎骨及盆骨。X线检查有广泛的骨质疏松或有多个穿凿样的溶骨改变,多见头颅骨、椎骨、肋骨、盆骨和长骨近端。骨质破坏部位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2.高黏滞性综合征 由于广泛的溶骨性病变致高血钙及大量M蛋白致高黏滞血症。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带。患者常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并可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手指麻木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力衰竭等症状。

3.肾功能损害及免疫低下 出现水肿,蛋白尿、管型尿、尿本-周蛋白阳性,血钙、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升高,肾衰竭等。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常发生感染,特别是普通荚膜菌感染,如肺炎球菌肺炎、化脓菌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甚至败血症。

4.血液系统改变

(1)贫血和出血倾向:几乎所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也可有出血倾向,以鼻出血、齿龈出血和皮肤紫癜多见。

(2)血象: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后期白细胞和血小板也降低。若周围血瘤细胞>20%或绝对值>2×109/L,即可考虑为浆细胞白血病。血沉增快。

(3)骨髓:常可见骨髓瘤细胞≥15%,瘤细胞形态有较大的变异。

【诊断要点】

1.病史 注意是否有接触放射线、苯及农药史,有否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及水肿,有无不明原因的反复感染史。

2.临床症状 除乏力及贫血的一般表现外,骨骼疼痛、背痛最常见,如并发急性感染及肾功能不全,可有相应症状。

3.体征 皮肤黏膜苍白,局限性骨骼压痛,有病理性骨折者可见骨骼畸形,少数可伴肝脾轻度大,偶见髓外浆细胞瘤。

4.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象: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早期正常,晚期减少,分类可见幼粒、幼红细胞,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骨髓象:增生活跃,浆细胞占15%以上,并有形态异常的骨髓瘤细胞。其余各系细胞大致正常。因病变常呈局灶性,故应多次、多部位穿刺检查。血免疫球蛋白测定: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血沉增快;血钙增高;肾衰竭时,尿素氮、肌酐增高。

(2)尿本-周蛋白:测定>1.0g/24h。

(3)骨X线片、CT或核素扫描:可发现多部位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或广泛性骨质疏松。

(4)鉴别诊断:需与骨转移癌、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1.全身化疗 方案较多如M2方案:长春新碱+白消安+环磷酰胺+卡莫司汀+泼尼松。CCPV方案:环磷酰胺+洛莫司汀+泼尼松+长春新碱等。化疗后白细胞过低可用非格司亭。

2.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非常重要,应予重视。干扰素的应用,可以提高疗效。

3.其他 对化疗反应差的合适病例可采用异基因骨髓移植或干细胞移植。对某些骨瘤除用化疗止痛外可采用中等剂量局部放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