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或其分支,经过内踝后面的屈肌支持带下方的踝管时受压而引起的足底痛、足跟内侧及足底麻木等症候群。在内踝后下方与跟骨、距骨和屈肌支持带构成的骨一纤维鞘管称为跗管,故该病又称跗管综合征。此跗管内有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后神经通过。
【病因与发病机制】 踝管位于胫骨内踝的后下方,由屈肌支持带、内踝、距骨、跟骨、三角韧带和跟腱围成。踝管上口在内踝至跟骨后面上缘的平面,踝管下口在内踝至跟骨结节内侧突平面内。踝管内有胫后肌腱、屈趾长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和长屈肌腱通过,胫神经在踝管上段变粗变扁后,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当足踝活动剧烈增加或踝关节反复扭伤时,踝管内压力增加,即可产生卡压症状。若踝管底骨折,产生骨痂,或瘢痕形成,或骨质退变增生,亦可产生卡压症状。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经常运动的男青壮年,早期症状轻微,仅在站立过久、行走过多出现内踝后下部轻微的麻木及灼样痛,局部有触痛,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以上情况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以致反复发作,出现典型的踝管综合征症状,休息时亦有疼痛,夜间痛,及足底感觉减退。踝管附近出现梭形肿块,触之引起明显疼痛,并向足底放射,称为Valliex征。晚期除上述症状加剧外,出现自主神经营养性改变,皮肤干燥不出汗、毛发脱落、发凉,肌肉亦出现萎缩。足底皮肤感觉减退。内踝屈肌支持带局部叩击时,足底部针刺样痛加重,即Tinel征阳性。
【诊断要点】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及体征。肌电图检查出现小趾展肌纤颤电位,神经传导异常,可帮助诊断。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或距骨内侧骨质增生征象或畸形性骨病均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 发病早期可行保守治疗,首先应去除病因,如减少足部运动,解除鞋袜过紧等因素。可局部进行封闭疗法,结合局部理疗及药物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可行手术治疗。术中切断屈腱支持带、纤维索带或间隔,使跗管充分减压,并探查跗管的基底部。若跗管内及其邻近有肿块、骨赘等可行切除术,并矫正踝关节及足部畸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