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由于第3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损伤,刺激邻近的神经纤维,出现以慢性腰痛伴有下肢疼痛、第3腰椎横突处压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同名有第3腰椎横突炎、第3腰椎横突滑膜囊炎、第3腰椎横突周围炎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1)内因:腰肌不发达。临床上本病多见于瘦高体型的青壮年人。
(2)外因:主要是劳损。如长期的坐位、站位,或弯腰姿势不正确,特别是高个子长期坐矮凳或坐沙发的人,因腰部肌肉长时间的牵拉,故在横突的末端可形成慢性的牵拉损伤。急性扭伤:一次性(或多次)的暴力扭伤造成附着在横突末端的软组织牵拉损伤。
2.发病机制 第3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是5个腰椎的中点,为腰椎活动的中心,其活动度较大。其两侧的横突最长,横突是腰肌、腰方肌的起点,并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附着其上,故腰腹部肌肉弹力收缩时,此处受力最大,易使附着点处撕裂致伤。臀上皮神经自腰椎1~3椎间孔发出,穿出横突间韧带骨纤维孔后,走行于腰椎1~3横突的背面,并紧贴骨膜,经过横突间沟,穿过起始于横突的肌肉至其背面,本病多同时合并臀上皮神经损伤。同时因劳损或较大的牵拉暴力导致附着在第3腰椎横突上的肌肉、筋膜撕裂损伤后,轻者出现水肿,重则出现渗血,形成血肿,结缔组织纤维化、粘连变性及痉挛,使软组织的胶原纤维及钙盐的沉着,进而形成钙化、骨化(骨质增生),使第3腰椎横突末端附近的神经、血管受到刺激或卡压,从而产生出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一侧腰或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向下放射到膝平面以上(不过膝),少数病例至小腿外侧,弯腰及旋转腰部疼痛加重,但无间歇性跛行。
2.体征
(1)压痛:第3腰椎横突尖端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粗硬而活动的“索状物”肌肉痉挛结节,左侧多于右侧。臀中肌后缘与臀大肌前缘的衔接处可触及隆起的索状物,压痛明显(此为紧张痉挛的臀中肌肌纤维)。有的患者股内侧内收肌明显紧张,该肌的耻骨附着处显示压痛。
(2)肌萎缩:早期患者,双侧腰臀部肌肉较对称,晚期则臀肌可能发生轻度萎缩。
3.辅助检查 X线片可有患侧第3腰椎横突稍长,或横突末端略有密度增高等。
【诊断要点】
1.有腰部外伤或劳损史
2.症状与体征 第3腰椎横突尖部有敏感压痛,触及结节。臀中肌后缘摸到紧张的条索合并股内收肌紧张。
3.X线检查 可见第3腰椎横突过长,左右部对称,或向后倾斜。
4.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腰椎间旁突出症、急性骶卡关节扭伤、梨状肌损伤相鉴别。根据压痛点及注射利多卡因封闭有效,并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体征可鉴别其他疾患引起的腰痛。
【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
(1)针灸: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痛阈,剥离粘连,修复受损组织。针灸可在痛点(阿是穴)用一根针强刺激手法。以膀胱经和胆经为主。取肾俞、志室、气海俞、环跳、委中、阿是穴,达到理顺腰、臀、腿部肌肉,解除痉挛、缓解疼痛为目的。
(2)手法按摩:双指封腰弹拨法、肘尖揉动散结法、腰腿斜扳晃动法、骶棘肌直擦温经法等。
(3)其他治疗
①电针疗法:可选取以上部位的经穴进行治疗。
②中药治疗:方选补肾壮筋汤加减。
③封闭治疗:用1%利多卡因10ml,醋酸泼尼松龙0.2ml,在第3腰椎横突周围做封闭。每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能愈者多。
④功能锻炼:包括鱼跃式运动法、腰部过伸运动法、腰部侧屈法。
2.手术治疗 经保守疗法无效时,对于反复发作或长期不能治愈时,可考虑手术切除过长的横突尖及周围的炎性组织,术中可同时松解受压的股外侧皮神经,即可彻底治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