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尖瓣收缩期间见微量反流信号

二尖瓣收缩期间见微量反流信号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指由于二尖瓣装置或结构异常,造成瓣膜在心室收缩期异常地脱入左房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该病又称收缩期喀喇音杂音综合征、松软瓣膜综合征等。如有严重二尖瓣反流,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症状。除了上述与二尖瓣功能紊乱及并发症有关的症状外,患者可有焦虑不安、过度换气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硝酸酯类药物可加重二尖瓣脱垂,应慎用。3.手术治疗 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常需手术治疗。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指由于二尖瓣装置或结构异常,造成瓣膜在心室收缩期异常地脱入左房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由Barlow于1963年首先描述,故称Barlow综合征。该病又称收缩期喀喇音杂音综合征、松软瓣膜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 1/5~1/4的患者无症状。症状多为非特异性,以间隙性、反复性、一过性为特点。半数以上有胸痛,位于心前区,为钝痛、锐痛或刀割样疼痛,可以是一过性,亦可持续数小时,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一。偶尔可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胸痛可能是由于脱垂的瓣叶使乳头肌及其周围左心室壁过度牵张,引起缺血和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约半数有心悸,少数有头晕和晕厥。活动时心电图连续监护发现,心悸和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不高。晕厥亦可出现在无心律失常时。40%患者有气短、乏力症状。如有严重二尖瓣反流,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症状。偶尔有一过性脑缺血表现。除了上述与二尖瓣功能紊乱及并发症有关的症状外,患者可有焦虑不安、过度换气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多数患者心影无明显异常。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左心房和左心室明显增大。胸部骨骼异常最为常见。左心室造影显示二尖瓣脱垂和反流,右前斜位投照见收缩期二尖瓣后瓣呈唇样突入左心房;左心室收缩不对称,心室后基底或中部强烈收缩,呈向内凹陷的“芭蕾足”样改变。

(2)心电图检查:多数患者心电图可正常。异常表现如下。

①T波:约1/3患者在Ⅱ,Ⅲ,aVF导联出现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部分病人可延至左胸或右胸导联。伴有胸痛的患者,易误诊为冠心病。

②S-T段:运动后可有明显的S-T段压低。普萘洛尔试验可使80%患者的ST-T段和T波变化得到改善。此有助于与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鉴别。

③Q-T间期延长,虽不常见,但为特征之一。u波明显,u波振幅增高,可达T波的50%左右。

④室性过早搏动最常见,其次为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过早搏动和心房颤动,少数可出现心室颤动或心动过缓。

⑤偶见传导障碍,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较多,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少见,束支传导阻滞更为少见。偶见预激综合征。

(3)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二尖瓣脱垂具有特别的意义。二维超声心动图胸骨旁长轴切面上可见收缩期二尖瓣前后叶突向左心房,并超过瓣环水平。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无症状或症状稍微者,不需治疗,可正常工作生活,定期随访。

2.内科治疗

(1)胸痛者,可用β-受体阻滞药,减少心肌氧耗和室壁张力,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改善二尖瓣脱垂的程度,从而缓解胸痛。硝酸酯类药物可加重二尖瓣脱垂,应慎用。

(2)对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在手术、拔牙、分娩或侵入性检查前后,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

(3)对心律失常伴心悸、头昏、眩晕或昏厥史者,可用β-受体阻滞药,无效时可用苯妥英钠、奎尼丁等,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4)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者,应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无效,可用抗凝药物,以防脑栓塞发生。

3.手术治疗 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常需手术治疗。对于腱索延长或断裂,瓣环扩大,二尖瓣增厚但运动良好无钙化者,宜行瓣膜整形术;不适合瓣膜整形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预防】 有晕厥史,猝死家族史,复杂室性心律失常,马方综合征者,应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时刻防止并发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