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院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临床诊治过程数字化;二是医院业务管理数字化;三是无处不在的Ubiquitous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
医院的主要职能是诊断和治疗,因此,数字化医院首先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诊断、治疗过程的数字化。从患者来医院看病到看好病离开医院要经过预约、挂号、诊断、检查、再诊断、治疗、配药、付费等众多环节,这些环节中有些是直接的医疗行为,有些是必不可少的医疗事务(医疗相关行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是以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通过对数字化医疗设备采集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有效地帮助医师进行诊断,减少了由于经验不足引起的误诊误治,有时甚至可以自动提供诊断建议和给药、治疗方案。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可保证医护人员完整、准确、及时获得各类医疗相关的信息资料,优化业务流程,使医师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在医疗诊断工作上,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也可以使病人节省挂号划价和取药等候的时间。闭环医嘱系统对医嘱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核实,可实现医疗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它改变了医院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医疗的安全性。
与“前台”诊疗过程相呼应,“后台”医院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也是数字化医院所不可或缺的。早期的医院财务信息化只是医院业务管理数字化的开始,而真正的医院业务管理数字化还必须包括医院的物流、物品的采购、追踪、消毒和科室及医护人员的业绩考核,以及其他医疗相关业务的数字化。业务管理数字化之后产生的数据、信息也应统一管理并用以决策支持。通过对物流信息的追踪、挖掘、分析,除为医院节省成本之外,也可以有效控制医院内的疾病传播及二次感染;对人事、财务等信息的挖掘、分析,有助于医院管理人员对医院的经营模式做出合理的调整,使医院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对医疗辅助行为信息的挖掘、分析,可以优化医疗业务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隐患,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图1-6 门诊呼叫系统的便携式终端
无线化、网络化是无处不在的医疗服务平台的基础,但还不能真正提供无处不在的医疗服务。真正无处不在的医疗服务还需要医疗设备数字化、医院空间智能化、信息管理一元化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支持。实现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对患者来说,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对医护人员来说,为他们创建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化的工作环境,减轻繁重的工作负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图1-6是门诊呼叫系统的便携式终端。患者用自己的就诊卡在门诊大厅内的自动挂号机上挂号后,自动挂号机会自动弹出一台传呼机,随后所有的门诊看病流程都会通过这台传呼机通知患者,而患者则可以带着这台传呼机,在医院内任何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如到图书室看图书,到咖啡店喝咖啡,甚至到理发店去理发等。何时进入第几诊察室、何时付费、何时拿药,直至何时将该传呼机送还到指定的待消毒的箩筐中去等,都是通过提示音及传呼机屏幕上的文字来通知患者。该系统自2000年1月起在日本京都大学门诊部使用至今,笔者亲身经历了该系统使用前后情况,除在系统启用后约1周时间内有些混乱之外,启用后的候诊室、收费窗口、取药窗口等处的等候人群都大大减少,这说明患者在门诊看病的各个环节的排队等候时间都大大缩短。
数字化医院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它把最先进的IT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充分应用于医院的临床诊疗和管理业务,在医院内形成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环节为节点的流程管理体系,通过宽带网络把数字化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等全部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以数据仓库为核心实现医院业务的无纸化、无胶片化,并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无处不在的医疗服务环境。此外,数字化医院还应具备开放性,应融入到大的卫生环境中。其信息系统应支持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主管部门之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构成区域性的数字化卫生服务体系和行政管理网络,进而将整个社会的医疗保健资源和各种医疗保健服务整合为一个系统,以提高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