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整体布局与设计
1. 原则 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应符合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在科室内部应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同时流程科学合理,根据检验专业特色,污染程度不同,实验仪器的环境条件不同,合理规划分布。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之间的标示应清晰明显。电梯分清洁与污染,人流、物流、信息流分开,做到无交叉污染。
2. 空间要求
(1)保证不影响工作质量、质量控制程序、人员安全和对患者的医疗服务
(2)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摆放实验室设备、样本和物品(检验样品、标准品、微生物菌种、各种文件、手册、设备、试剂、实验室用品、记录以及检验结果等)
(3)具有可持续发展实验室资源空间。
3. 实验室布局要求
(1)结合各实验室工作流程,利于有效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2)保证采样和样品的环境不影响检验结果和质量
(3)使工作人员感到合理、舒适
(4)在采集原始样品的地方,应考虑患者的行动能力、舒适度及隐私
(5)将感染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并保护患者、员工和来访者免予受到某些已知危险的伤害
(6)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
二、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布局
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应符合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在科室内部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同时流程科学合理,根据检验专业特色,污染程度不同,实验仪器的环境条件不同,合理规划分布。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之间的标示应清晰明显。电梯分清洁与污染,人流、物流、信息流分开,做到无交叉污染。
图4-1是解放军××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实验室平面布局示意图。绿色区域是清洁区,包括:办公室、学习室、会议室、休息室、资料室和库房。蓝色区域为半污染区,主要为实验室的公共走廊,工作人员及送检标本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在此区域行走,通过此区域的标本必须密封,并且必须尽快在交接窗口进行标本交接。红色区域为污染区,包括各实验室、洗消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有微生物安全二级防护,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实验室。
图4-1 解放军××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平面分布
整个检验科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各为一体,尽量减少交叉重叠。
人流路线为:进入:清洁电梯→清洁走廊→清洁更衣区(一次更衣)→污染更衣区(二次更衣)→半污染区→污染区(实验室);出:正好与进入路线相反。
物流路线:待检标本:待检标本经污染电梯或真空物流管道→标本接收处→分检离心→各工作站;废弃标本及实验后器械:置于耐用、防漏密闭的容器中,通过实验室进入洗消室,高压消毒后方可由污染电梯运送到医院医疗废物处理站统一销毁。
信息流:标本接收处条码枪识别条码,医生检验申请信息(患者姓名、年龄、病区、临床诊断、申请检测项目、采血时间等)进入LIS系统,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发送到不同工作站,各工作站自动化检测仪器(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等)接收所需检测的项目,检测完成后将检测结果传输到LIS,经审核签字确认后通过HIS传输到门诊和各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工作站,医生和护士可直接查询检查结果,也可直接打印报告单。
三、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
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对设施设备的要求各不相同,医学实验室多为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其设施设备要求应同时满足BSL-1和BSL-2,实验室设施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
(2)实验室应设洗手池(靠近出口处)。
(3)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4)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易于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
(5)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边角应圆滑。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
(6)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7)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
(8)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叉污染。
(9)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
(10)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11)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如果生物安全柜的排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果使用需要管道排风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
(12)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 m内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 淋装置。
(13)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配置备用电源。
(14)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15)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
(16)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
(17)应配备适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器材等。
(18)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选择原则应该以生物风险评估为依据,注重:① 实用性:实验室设备应与所提供的服务相适应;② 有效性:只要是实验室使用的设备都应得到控制;③ 科学性: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能源消耗和将来的发展(注意保护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