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混入血液。脑脊液常规检查试验的容器为消毒的玻璃试管,一般情况下无任何添加剂。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时,由于Pandy试验灵敏度高,故部分正常脑脊液可出现弱阳性结果;石炭酸不纯可引起假阳性;室温低于10℃石炭酸饱和度降低可引起假阴性。

1.检验目的

脑脊液常规检查对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及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2.检测原理

一般性状检查采用目测法;蛋白定性试验采用Pandy法(脑脊液中的球蛋白与饱和石炭酸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细胞学检查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法。

3.性能参数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人工试验,目前还没有试验性能指标。

4.标本

4.1 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生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第一管作细菌学检查,第二管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常规检查。

4.2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因为放置时间过久,其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混入血液。

5.设备和试剂

5.1 仪器:OLYMPUS公司的BH-2显微镜。

5.2 试剂:5%石炭酸溶液;冰醋酸。

5.3 设备:Vetri-plast一次性计数板。

6.容器和添加剂

脑脊液常规检查试验的容器为消毒的玻璃试管,一般情况下无任何添加剂(如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7.校准步骤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手工试验,不需要此步骤。

8.操作步骤

8.1 检验申请单及标本的审核 整理脑脊液常规检验申请单及粪便标本,审核合格后,对脑脊液检验申请单姓名和标本标识进行复查,确认一致后进行检测。

8.2 一般性状检查 脑脊液的颜色和透明度测量采用目测法。

8.3 潘氏(Pandy)定性试验

8.3.1 取5%石炭酸溶液2~3 ml置于小试管内,用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8.3.2 结果判断: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阳性,有明显白色浑浊或浓絮状沉淀;强阳性,有白色絮状物凝块。

8.4 细胞计数

8.4.1 细胞总数 对澄清的脑脊液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一次性计数板,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浑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细胞稀释液或者生理盐水稀释混匀后滴入一次性计数板内,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

8.4.2 白细胞计数 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粘有冰乙酸后倾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一次性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白细胞数。

8.4.3 白细胞分类计数

直接分类法:如果白细胞数不超过20×106/L,可不分类计数;如超过20×106/L应分类计数。在高倍镜下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分别计数单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与多核细胞,计数100个白细胞,以百分比表示。

染色分类法:如直接分类不易区分细胞时,可将脑脊液沉淀,取沉淀物2滴,推片制成均匀薄膜,置室温或37℃温箱内待干,进行瑞氏染色用油镜分类。如见有不能分类的细胞,应另行描述报告,如脑膜白血病或肿瘤时。

8.5 检验结果的输入

8.5.1 打开电脑,启动“检验程序”,输入用户名及口令后,进入检验程序。

8.5.2 单击“检验”菜单,选择“检验结果录入\修改”,进行检验结果的录入及修改。通过申请序号进行结果的输入,选择“工作单号”,同时输入当前患者的样品“采集时间”和“接收时间”,输入检验结果,并逐项对患者以前脑脊液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历史回顾,观察变化趋势。

8.6 检验结果的确认

检验结果的确认应由主管技师(主治医师)或专业负责人进行确认,方法为单击“结果处理”菜单,选择“报告确认”进入结果确认,通过选择“工作单元”、“报告日期”、“单张”或“批量”后,按“提取”键提取检测结果,逐一按检验结果记录核对,按“确认”键进行确认。

8.7 检测完标本的处理

8.7.1 脑脊液标本检验完毕后,加塞后应放室温保存24 h。

8.7.2 经脑脊液标本污染的各种废物按《废物处理制度》进行处理。

9.质量控制措施

由于脑脊液常规检查目前还以手工操作为主,受操作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变异较大,不易标准化,因此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受过专门培训、技术过硬,且有高度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0.干扰因素

标本送检必须及时,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验,以免脑脊液凝固或细胞破坏使结果不准确。标本必须混匀后方可充池,否则影响计数结果。

因穿刺损伤血管,引起血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结果必须校正,以剔除因出血而带来的白细胞。校正方法:每升脑脊液内白细胞数=每升脑脊液内白细胞未校正数-(每升脑脊液内红细胞数×每升血液内白细胞数÷每升血液内红细胞数)。

白细胞计数试管中的冰乙酸要尽量去除,否则结果偏低。若标本陈旧、细胞变形时,白细胞直接分类法误差太大,推荐用涂片染色分类法分类计数。涂片染色分类法计数时,离心速度不能太快,否则细胞形态受影响,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玻片离心沉淀法、细胞室沉淀法等收集细胞。涂片固定时间不能太长,更不能高温固定,以免细胞皱缩。

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时,由于Pandy试验灵敏度高,故部分正常脑脊液可出现弱阳性结果;石炭酸不纯可引起假阳性;室温低于10℃石炭酸饱和度降低可引起假阴性。

11.结果计算及测量不确定度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个手工操作试验,目前不需要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标本、标本采集过程、送检时间、保存条件、药物、试剂状况、员工素质等因素。

12.生物参考区间

正常人脑脊液为无色透明;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细胞计数无红细胞,仅有少量白细胞,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婴儿:(0~20)×106/L。多为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两者之比约为7∶3,偶见内皮细胞。

13.患者检验结果可报告区间

脑脊液常规检查患者结果可报告区间:颜色,无色、黄色、红色、白色或灰白色、绿色及褐色或黑色;透明度,清晰透明、微浊及浑浊;蛋白定性,阴性、弱阳性及阳性;细胞计数:(0~××)×106/L;细胞分类计数:0~1.00。

14.警告/危急值

脑脊液常规检查无警告/危急值。

15.实验室解释

15.1 脑脊液颜色

红色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膜炎、穿刺性损伤。黄色见于陈旧性出血、脑肿瘤、重症黄疸或胡萝卜素血症。白色米汤样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白色毛玻璃样见于结核性或真菌性脑膜炎。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瘤。

15.2 脑脊液蛋白定性检验

蛋白定性阳性见于:①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时明显增高,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疮疹病毒性脑炎轻度增高。②颅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如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③蛛网膜下腔梗阻致脊髓压迫症,如脊髓肿瘤、肉芽肿、硬膜外脓肿、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椎结核、椎间盘脱出等可造成椎管的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15.3 脑脊液细胞计数

细胞增高见于:①细菌性脑膜炎:细胞总数可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②结核性脑膜炎:细胞总数可升高,一般情况下不超过500×106/L,在起病初期,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但很快下降;后期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同时存在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③病毒性脑膜炎:细胞总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但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④真菌性脑膜炎:细胞总数可轻度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⑤寄生虫脑病: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细胞总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有时可见肿瘤细胞。⑦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出血性脑炎,可出现均匀性的血性脑脊液,除血细胞大量增加外,在脑脊液中也出现周围血中的各种血细胞,其中大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15.4 影响脑脊液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请临床结合患者病情及其他检验结果对本次检验结果综合分析,正确对待每一项检验结果。如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时,由于Pandy试验灵敏度高,故部分正常脑脊液可出现弱阳性结果,因此,要结合脑脊液蛋白定量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判断。

16.安全防护措施

16.1 实验室及工作人员一般安全防护措施见《实验室安全管理程序》。

16.2 脑脊液标本的运送都必须加盖,防止溢出。标本溢出后,由工作人员立即用75%酒精或0.2%过氧乙酸溶液对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

16.3 如果操作人员的皮肤或衣物上沾到了脑脊液或试剂,应立即用75%酒精或0.2%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处理,再用肥皂水、清水进行冲洗。如果眼睛中溅入脑脊液或试剂,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

16.4 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脑脊液标本的防护应启动特殊的安全防护程序。

17.变异的潜在来源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可因细胞破坏或细胞包裹于纤维蛋白凝块中导致细胞数降低及分类不准。

18.报告时间

脑脊液常规检测报告时间为4 h;急诊标本以优先的原则,门诊急诊脑脊液常规30 min;住院患者急诊常规1 h。

19.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京: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