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是应用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导入体内,由于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声阻抗不同,从而发生声波的反射与折射,这些信息通过仪器接收,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各器官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和病理改变的诊断信息。超声检查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线、无痛苦,对遗传和身体无任何危害的优点,所显示的脏器解剖结构不受功能干扰,改变超声探头的位置和方向,可以得到任何切面的结构图像;实时超声还可观察脏器的动态变化;超声多普勒(Doppler)技术可以了解脏器或病变的血流情况。因此超声检查是新生儿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超声波分为A型、B型、M型、扇型、多普勒超声诊断法等。A型超声诊断法在临床上已基本被B型超声诊断法取代,目前B型和多普勒超声诊断法是新生儿超声诊断的主要方法。
一、超声图像的特点
黑白超声图像是由像素组成,像素的明暗反映了超声回声的强弱。在荧光屏上最明到最暗的影像变化(即灰度)分数个等级,称为灰阶,因此超声图像是一种灰阶图像。超声检查可应用快速扫描技术,进行实时成像,以观察组织器官的连续运动状况。还可应用流动血液中血细胞散射体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效应,检测血流状况,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u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和频谱多普勒超声。近年来超声又出现一些新的技术,如组织多普勒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腔内超声检查技术、声学造影检查技术和三维超声成像。
二、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
1.受检新生儿的准备
(1)镇静:新生儿一般超声检查多不需要镇静,对哭吵不停者可口服10%水合氯醛0.5ml/kg。
(2)饮食:需空腹检查的新生儿禁食2h左右;需胃充盈者则要喂食30~50ml的奶液或水。
(3)泌尿系统检查:检查前应充分服奶液或饮水,使肾盂、肾盏充分扩张,膀胱充盈,一般饮奶液或水15~30min后检查。
(4)特殊超声检查:食管超声、介入性超声检查应做好相应的器械消毒,患儿的术前常规检查;需要基础麻醉或全身麻醉者,事前同麻醉科联系。
2.探头准备 颅脑及心脏检查需用扇扫探头,频率5~7MHz;颈部(包括涎腺)、腹部检查用线阵或扇形探头,频率5~7MHz。胸腔及纵隔检查用凸阵或扇形探头,频率3~5MHz;心血管检查用扇形探头,频率7MHz。四肢关节及软组织多用线阵或扇形探头,频率5~7MHz。同时检查前操作者应洗手并清洁探头,检查时可用一次性薄膜包裹探头,以避免交叉感染。检查时探头检查部位涂以足够的耦合剂,使探头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因增加超声衰减而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二)检查部位和方法
1.颅脑 将探头放于前囟,扫查方向与冠状缝或矢状缝平行,可获得冠状切面和矢状切面图像。也可将探头放于蝶囟及颞枕缝或后囟,获得水平切面图像。
2.颈部 对于颈部病变,超声检查时沿颈部探测,可获取纵、横及斜切面,也可沿检查脏器的体表投影行长、短轴扫查。用彩色多普勒显示甲状腺血流情况。
3.胸部 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及胸膜病变,纵隔病变。
(1)心血管检查:常规扫查切面有胸骨旁、心尖部、剑突下和胸骨上窝,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形态结构,进行相关数据测量,彩色多普勒观察和记录血流动力学情况。
(2)胸腔及纵隔检查:对于肺部疾病沿各肋间左右对比逐渐扫查,发现病变后再进行横、纵斜面扫查;疑有胸膜病变者,常规探头沿肩胛线、腋后线、腋中线各肋间扫查;纵隔检查时从胸骨旁各肋间进行纵、横切面扫查。
4.腹部 腹部实质性脏器如肝、胆、脾、胰、肾扫查时,常规体位仰卧位,必要时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和半卧位。对于胃肠道检查,应先空腹扫查,然后进行充盈扫查,体位依次采用左侧卧位、仰卧位、右侧卧位和半卧位。小肠和结肠扫查时可加压挤开肠道内气体,以增加显示率。
5.骨关节及软组织 脊柱检查一般侧卧位或俯卧位,沿正中线做横扫及纵扫检查。四肢进行横切面和纵切面扫查。
三、超声检查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
超声检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疾病诊断,能准确显示脏器及其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可观察各脏器内部结构、脏器内各种占位病变的物理特性,尤其是在显示心脏解剖和功能、心内压力及血流动力学方面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颅脑超声
超声可通过未闭的前囟,显示颅脑解剖结构。主要用于脑发育畸形、颅内出血、脑缺氧缺血性损伤、颅内感染、脑部肿瘤、脑肿瘤和脑软化。
(二)颈部超声
超声可早期发现颈部软组织肿块,明确肿块的部位、大小、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超声可显示颈部淋巴结大小,明确是否有肿大。可显示颈部腺体如腮腺、涎腺、颌下腺等大小、位置、内部结构及腺管内径,对颈部腺体疾病的诊断有较多大帮助。
(三)胸部超声
胸部超声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及胸膜病变,纵隔病变。在心血管方面,超声可显示心脏结构是否异常,如结构缺损、增加、增厚、狭窄、增宽、裂口等,判断心脏结构关系是否异常,如静脉与心房、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大动脉相连接的部位异常及错位。超声心动图可分析心壁厚度、运动速度、幅度、斜率及瓣膜等高速运动的轨迹,显示心脏大血管不同方位的断层结构、毗邻关系与动态变化。彩色多普勒可测量心血管及血流和心脏室壁运动的时间方向、性质、速度及血流量,显示血管的走行、分布,异常血流束的途径,对新生儿先天畸形和肿瘤检查有重要意义。超声能区别胸膜增厚或少量胸腔积液,可明确是否为包裹性胸腔积液,是诊断胸腔积液及其鉴别诊断,进行病因和定量分析首选检测手段,并可引导胸腔穿刺。超声可明确纵隔积液或积血,可从纵隔肿瘤的内部结构、形态和物质性质,区分肿块是囊性或是实性,亦可初步区分肿块的性质,同时对纵隔肿块穿刺活检,能提供准确的穿刺点。超声可显示横膈的解剖及其运动功能,对鉴别邻近横膈病变有帮助。
(四)腹部超声
超声不仅可显示腹部实质性脏器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显示脏器或肿瘤的血管及血供情况,发育畸形和先天性变异,早期发现病变,可鉴别病变是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可显示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的形态、大小,发现结石或占位性病变。对于胃肠道病变,超声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如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急性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对腹腔积液的诊断超声即可明确诊断,也可测量腹腔内积液量的大小,观察积液内有无漂浮物,穿刺前可定位,对腹腔积液的病因有一定的帮助。超声可提示腹部肿块的大小、部位、来源、数目、性质、与毗邻脏器的关系及有无转移灶、并发症等,是新生儿腹部肿块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五)骨关节及软组织超声
因新生儿骨骼细小,超声因可观察骨皮质连续而准确地诊断是否骨折存在;还可清楚显示骨骼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因超声除清楚观察软组织改变外,准确显示骨膜下或骨周有无带状无回声的脓肿暗区,骨膜是否有被拱形掀起,故可早期发现急性骨髓炎,在关节疾病方面尤其髋关节,超声是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可显示股骨头骺软骨形态、大小及位置,显示髋臼三角软骨及与股骨头之间的关系,同时可动态观察治疗的效果。超声可发现较小的软组织肿块,明确其部位、大小、内部组织结构及与相邻组织间的解剖关系,对于肌肉、肌腱、滑膜和滑囊疾病,应首选超声检查。
四、超声检查的限度
超声检查无辐射、操作简单,在显示心脏解剖和功能、心内压力及血流动力学方面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超声的物理特性,到达阻碍声透射的组织界面,如含气的肺、胃肠道及骨骼时,会产生全反射,对这些器官超声检查受到限制;脂肪影响超声波的穿透性,脂肪越厚,显示脂肪后方组织结构的清楚度越差。同超声图像是组织器官及病变在声阻抗方面的差异,对病变的病理性质缺乏特异性。另外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会受机器的性能和操作者知识技术水平的影响。
(干芸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