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营养学重视食物的性味和它的功能关系,就是用食物性味的偏胜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食物的性是指“四性”,即寒、热、温、凉4种食性。凉性和寒性、温性和热性,在作用上有一定同性,只是在作用大小方面稍有差别。此外,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称为平性;能减轻和消除寒证的食物属温热性。一般认为,寒凉性食物大都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常用于热性病证;温热性食物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于寒性病证;平性食物则有健脾、开胃、补益身体的作用。
食物的味,是指“五味”即辛、甘、酸、苦、咸5种。五味作用如下:辛,就是指辛辣或辛凉的滋味,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如胡椒等;甘,就是指甜的滋味,有滋补、和中、缓急作用;酸,指有酸的味道,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苦,指有苦的味道,具有泻火、燥湿、宣泄等作用;咸,指有咸的味道,具有软坚散结及润下通便作用。
必须指出中医食疗的作用绝非单纯营养素的作用,而是食物中的其他功能性物质和营养素同时起的作用。其效果较单纯的营养素治疗更为明显。因此,能把现代营养学与中医的食疗紧密结合起来,把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合理地与调整机体的血管、神经、内分泌代谢的功能结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保健效果。
(一)属酸食物的食疗作用
常用的属于酸味的食物有醋、番茄、马齿苋、赤豆、橘子、橄榄、杏、枇杷、桃子、山楂、石榴、乌梅、荔枝、葡萄、猫肉等。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小便频多、滑精、咳嗽经久不止及各种出血病证。酸味固涩容易敛邪,感冒出汗、急性肠炎泄泻、咳嗽初起等均当慎食。
(二)属苦食物的食疗作用
常用的属于苦味的食物有苦瓜、茶叶、杏仁、百合、白果、桃仁等。苦味食物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证、湿证。热证表现为胸中烦闷、口渴多饮水、烦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浮数的,可选用苦瓜、茶叶;热证表现为午后潮热、两颧潮红、咳嗽胸胁作痛的,可食用百合;热证表现为发热不退、下部硬满的,可配用桃仁;湿证表现为四肢水肿、小便短少、气短咳逆的,可配用白果。苦味清火易耗气,不宜多吃,尤其脾胃虚弱者更宜审慎。
(三)属辛食物的食疗作用
常用的属于辛味食物有姜、葱、大蒜、香菜、洋葱、芹菜、辣椒、花椒、茴香、豆豉、韭菜、酒等。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表证及寒凝疼痛。
同是辛味食物,有属于热性的,也有属于寒性的。如生姜辛而热,适用于恶风寒、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感冒;豆豉辛而寒,适用于身热、怕风、汗出、头胀痛、咳嗽痰稠、口干咽痛、苔黄、脉浮数的风热病证。辛味食物大多发散,易伤津液,食用时要防止过量。
(四)属甘食物的食疗作用
常用属于甘味食物很多,如莲藕、茄子、蕹菜、番茄、茭白、萝卜、丝瓜、洋葱、笋、土豆、菠菜、荠菜、黄花菜、南瓜、芋头、白扁豆、豌豆、胡萝卜、白菜、芹菜、冬瓜、黄瓜、豇豆、肉桂、豆腐、黑大豆、绿豆、赤小豆、黄豆、薏苡仁、蚕豆、刀豆、荞麦、高粱、粳米、糯米、玉米、大麦、小麦、木耳、蘑菇、白薯、蜂蜜、蜂乳、银耳、牛奶、羊乳、甘蔗、柿子、苹果、荸荠、梨、花生、糖、西瓜、菱、香蕉、桑椹、荔枝、黑芝麻、橘子、栗子、大枣、无花果、酸枣仁、莲子、核桃肉、龙眼肉、鲢鱼、鳗鱼、龟肉、鳖肉、鲤鱼、鲫鱼、田螺、鳝鱼、虾、羊肉、鸡肉、鹅肉、牛肉、鸭肉、麻雀、火腿、燕窝、枸杞子、芡实、香菇等。
甘味食物有补益、和中、缓和、拘急的作用,可用作治疗虚证。如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于讲话、疲倦乏力、脉虚无力之气虚证,可选用牛肉、鸭肉、大枣等;如表现为身寒怕冷、蜷卧嗜睡之阳虚证的,可选用羊肉、虾、麻雀等。甘能缓急,如出现虚寒腹痛、筋脉拘急的,可选用蜂蜜、大枣等。
(五)属咸食物的食疗作用
咸味食物常用的有盐、紫菜、海带、海蜇、海参、猪肉、大麦等。咸味食物有软坚、散结、泻下、补益阴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痞块、热结便秘、阴血亏虚等病证。在甲状腺瘤的治疗过程中,常配合采用海带、海藻,即依据“咸以软坚”的理论,以海带、海藻之咸来软化肿块。民间土法,采用食盐炒热,用布包裹,熨脐腹部,治疗寒凝腹痛,也即“咸以软坚”的实际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