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首先针刺鬼宫穴,其次针刺鬼信穴。男子先针左边穴,女子先针右边穴。第二穴叫鬼信穴,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即少商穴,针刺0.3寸深。第十三针刺叫鬼封的穴,穴在舌下舌系带处,名舌缝。第十三针鬼封穴在舌下中缝,针刺出血,在口两吻处衔针一枚,让舌头不动,这种疗法效果很好。

【出处】 选自《针灸大成》。本歌所介绍的13个穴位,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尊称孙真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治疗神志疾病的经验穴,也是当时的“特效穴”,称为“十三鬼穴”。近代临床实践证明,这些穴位在治疗神志病方面确是行之有效的。

【原文】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针足大趾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

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为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日鬼床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间使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明代杨继洲注: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入三分。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颊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全文解译】 治疗癫狂病,针刺13个穴必须认清。首先针刺鬼宫穴(即人中穴),其次针刺鬼信穴(即少商穴)。以下将13个穴的位置叙述一遍。男子先针左边穴,女子先针右边穴。

第一针刺叫鬼宫的穴也就是人中穴,用透针法从左边进针,右边出针。第二穴叫鬼信穴,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即少商穴,针刺0.3寸深。

第三针刺叫鬼垒的穴,穴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即隐白穴,针刺深度为0.2寸。第四针刺叫鬼心的穴,穴位在腕部掌横纹的中点,即大陵穴,针刺深度为0.5寸。

第五针刺叫鬼路的穴,即申脉穴(位置在足外踝直下方的凹陷中),用火针针刺3下。第六针刺鬼枕穴,即风府穴,穴位在大椎穴的上边,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

第七针刺叫鬼床的穴,即颊车穴,穴位在耳垂下,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用温针法刺。第八针刺鬼市穴即承浆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针法为透针(从左透右)。

第九针刺叫鬼窟的穴,即间使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第十针刺叫鬼堂的穴,即上星穴(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l寸)。第十一穴叫鬼藏,男子即会阴穴(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子为阴蒂处,用灸三壮法。

第十二针刺叫鬼臣的穴,即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用火针刺。第十三针刺叫鬼封的穴,穴在舌下舌系带处,名舌缝。

如果穴位在手足上,双侧都要针刺,如果只是单穴(如人中、承浆、舌缝、会阴),就用透针法。这是先师治疗癫狂病的真正妙诀。

以下是明代杨继洲注释:

第十三针鬼封穴在舌下中缝,针刺出血,在口两吻处衔针一枚,让舌头不动,这种疗法效果很好。再刺间使穴、后溪穴效果就更好了。

男子针刺先从左起,女子针刺先从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按12时辰,单时为阳,双时为阴)针向右转动,阴日阴时针向左转动。

(尹炳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