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本歌原载于《医经小学》,该书系综合性医书,明·刘纯编撰。后《针灸大成》亦刊载。五输穴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腧穴,十二经都有自己的井、荥、输、经、合穴,共60个腧穴。阴经第三穴为输,输、原同一穴,阳经每经多一个原穴,一般是第4个穴位,位于输之后,所以共66穴。古人把气血的流注以水流的从小到大作比喻,《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难经·六十八难》云:“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五腧穴是十二经经气出入之所,其次序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脏腑有病,都可用五输穴治疗。五输穴还是子午流注和子母补泻配穴法的选穴基础,应背诵熟记。
【原文】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按语】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考井者,泉也,水源之所出也。《灵枢》二十七气之所出为井,言经脉之气,由此起源发出。汪昂注曰:“井者,如水之出也,故曰所出为井。”溜者,流也。《灵枢》二十七气之所溜为荥,言经脉之气,由此处急流而过也。汪昂注曰:“荥者,如水之流也。”俞者,输也。《灵枢》二十七气之所注为俞,言经气由此输注也。汪昂注曰:“俞者,如水之注也”。经者,行也。《灵枢》二十七气之所行为经,言经脉之气由此处通行而过。汪昂注曰:“经者,如水之行也。”合者,会接也。《灵枢》二十七气之所入为合,言经络之气由此会接。汪昂注曰:“合者,如水之会也。”《素问》曰:“治府者,治其合。”又曰:“阳气在合,取合以虚阳邪。”原者,源也,本也。经曰:“脉之所过为原。”又曰:“泻必针其原。”至于春刺夏刺说,言春令木旺,宜刺井穴以应之。夏令火旺,宜刺荥穴以应之。长夏土旺,宜刺输穴以应之。秋为金旺,宜刺经穴以应之。冬为寒水司令,宜刺合穴以应之。此属前贤惑于阴阳五行之说,有此附会,在治疗上未尽然也。
【全文解译】 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大肠经的6个腧穴依次是商阳、二间、三间、合谷(原穴)、阳溪、曲池;厉兑、内庭、陷谷、冲阳(原穴)、解溪、足三里是胃经的6个腧穴;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是脾经的五输穴:心经的五输穴依次是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小肠经的6个腧穴依次是少泽、前谷、后溪、腕骨(原穴)、阳谷、小海;至阴、通谷、束骨、京骨(原穴)、昆仑、委中是膀胱经的6个腧穴;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是肾经的五腧穴;心包经的五输穴依次是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三焦经的6个腧穴依次是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原穴)、支沟、天井;足窍阴、侠溪、足临泣、丘墟(原穴)、阳辅、阳陵泉是胆经的6个腧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是肝经的五输穴。
【本歌穴位阴经按井、荥、输(即原)、经、合的顺序排列,阳经按井、荥、输、原、经、合的顺序排列】
(尹炳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