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奇经八脉歌

奇经八脉歌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奇经八脉是督、任、冲、带、阴阳跷、阴阳维八条经脉的总称。奇经八脉无表里相合关系,与脏腑亦无直接属络关系。经脉满溢,流入他经,别道而行,故名奇经。故此八脉,譬犹图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滥溢之患。任脉又称阴脉之海,主胞胎。而谓起于肾下者,即并于少阴之经,肾间动气上行也。冲脉分支分布于头面、下肢和脏腑,与女子经血关系密切,故又称为血海、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脉之海,这是正确的。

【出处】 本歌选自《医宗金鉴》,该书是清乾隆年间编撰的大型医学丛书,吴谦等主编。奇经八脉是督、任、冲、带、阴阳跷、阴阳维八条经脉的总称。奇经八脉无表里相合关系,与脏腑亦无直接属络关系。主要具有网络沟通、统摄协调、溢蓄调布的作用。在很多方面补充了十二正经的不足。

(一)奇经八脉总歌

【原文】

正经经外是奇经,八脉分司各有名。

任脉任前督于后,冲起会阴肾同行,

阳跷跟外膀胱别,阴跷跟前随少阴,

阳维维络诸阳脉,阴维维络在诸阴,

带脉围腰如束带,不由常度号奇经。

【按语】 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也。盖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经脉满溢,流入他经,别道而行,故名奇经。奇经有八,曰:任、督、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是也。任脉任于前,督脉督于后。冲脉为诸脉之海,带脉犹身之束带。阳跷为足太阳之别,阴跷为足少阴之别。阳维则维络诸阳,阴维则维络诸阴。阴阳相维,诸经乃调。故此八脉,譬犹图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滥溢之患。人有奇经亦若是也。

【全文解译】 奇经是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八脉名称不同,功能各异。任脉行于躯体前面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督脉行于头身后面正中,总督诸阳;冲脉从会阴穴出来走行于腹部足少阴肾经部位;阳跷脉是在足跟外侧部分出的膀胱经的支脉;阴跷脉是在足跟内侧分出的肾经的支脉;阳维脉维络联系诸阳经;阴维脉维络联系诸阴经;带脉围腰一周,如身之束带。此上八脉与有脏腑属络、表里经相合等规律的正经不同,故名奇经。

(二)任脉歌

【原文】

任脉起于中极下,会阴腹里上关元,

循内上行会冲脉,浮外循腹至喉咽,

别络口唇承浆已,过足阳明上颐间,

循面入目至睛明,交督阴脉海名传。

【按语】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中极者,穴名也。在少腹聚毛处之上毛际也。中极之下,谓曲骨之下会阴穴也。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者,谓从会阴循内上行,会于冲脉,为经络之海也。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至于咽喉,别络口唇,至承浆而终。上颐循面入目至睛明者,谓不直交督脉,由足阳明承泣穴上颐循面,入目内眦之足太阳睛明穴,始交于督脉,总为阴脉之海也。

【全文解译】 任脉起于肾下胞中当中极穴之下,出于会阴穴,行于身前腹里,过关元,循腹正中线至咽喉、承浆部、环唇口循面至目下承泣而终。上行时与冲脉相交会于唇下承浆穴,在龈交与督脉相交会。任脉又称阴脉之海,主胞胎。

(三)督脉歌

【原文】

督脉少腹骨中央,女子入系溺孔疆,

男子之络循阴器,绕篡之后别臀方,

至少阴者循腹里,会任直上关元行,

属肾会冲街腹气,入喉上颐环唇当,

上系两目中央下。始合内眦络太阳,

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下项肩膊旁,

夹脊抵腰入循膂,络肾茎篡等同乡。

此是申明督脉络,总为阳脉之督纲。

【按语】 督脉者,起于少腹下骨中央,谓男女少腹以下,横骨内之中央,即女子入系廷孔之端,男子阴器合篡间也。男子阴茎尽处,精室孔、尿孔合并一路,合篡处也,即女子胞孔、尿孔合并之处。廷孔之端,即下文曰:与女子等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行,是谓本络外合太阳中络也。别络绕臀,是谓别络内并少阴腹里也。故经曰: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也。至少阴者,循行上股内后廉,循腹里,与任脉上会于关元,贯脊属肾,侠肾上行,与冲脉会于腹气之街。故经曰:自少腹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内行至督脉龈交而终,外行系两目之下中央,循行目内眦,会于太阳。故经曰: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复会于少阴,此督脉之循行也。

【全文解译】 督脉起于少腹之内肾下胞中(与任脉、冲脉同出一源),出于横骨骨盆中央,女子系尿孔之端,男子循阴茎皆至篡(会阴部),环臀在骶骨端与足少阴肾经交会后,进入脊骨内向上行于风府,进入脑,还出循头正中过百会、神庭、素髎至龈交。这是督脉的主干。

督脉分支联系少阴肾经和肾,在腹下部经气冲等穴联系腹气,向前行的分支与任脉相同,从腹正中过关元,上喉部环唇、循面至目下中央的承泣穴。

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至额部在头顶处与督脉交会入络脑,回出来从天柱向下,行于肩胛内侧,至腰部肾俞处进入脊旁肌肉,并向里络于肾。这也是督脉的一个分支,是说明督脉之脉络的基本走行。总之督脉联系了诸阳经,又行于背正中,通于脑,是全身阳脉之总督,故称阳脉之海,总督诸阳。

(四)冲脉

【原文】

冲脉起于腹气街,后天营气气冲来,

并于先天之真气,相并夹脐上胸街,

大气至胸中而散,会合督任充身怀,

分布脏腑诸经络,名之血海不为乖。

【按语】 冲脉者,起于气街,是起于腹气之街也。名曰气街者,是谓气所行之街也。一身之大气,积于胸中者,有先天之真气,是所受者,即人之肾间动气也;有后天之宗气,是水谷所化者,即人之胃气也。此所谓起于腹气之街者,是起胃中谷气也;并于少阴者,是并于肾间动气也。其真气与谷气相并,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是谓大气至胸中,分布五脏六腑诸经,而充身者也。《灵枢·逆顺肥瘦篇》曰:“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气焉。”《灵枢·动俞篇》又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灵枢·五音五味篇》又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者,即此之起于肾下之谓也。”

而谓起于肾下者,即并于少阴之经,肾间动气上行也。《素问·骨空论》曰:“冲脉起于气冲者,即此出于气街之谓也。不曰起而曰出者,谓谷气由阳明胃经出,而会于气街也。”

【全文解译】 冲脉起于肾下胞中,出于气冲穴得胃经的后天之气,然后并入足少阴肾经,又得先天之真气,夹脐两侧到胸中而散,会于咽喉,向上与任脉相会,络于唇口,达目下。冲脉分支分布于头面、下肢和脏腑,与女子经血关系密切,故又称为血海、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脉之海,这是正确的。

(五)带脉

【原文】

带脉足少阴经脉,上腘别走太阳经,

合肾十四椎属带,起于季胁绕身行。

【按语】 带脉本由足少阴经之脉,上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故起于季胁,绕身一周行也。

【全文解译】 带脉起于胁肋下部章门穴,围绕一身如腰带状,在第2腰椎处,与足少阴肾经的经别相连系。此经别从腘部分出,别走足太阳经并联系肾。

(六)阳跷脉

【原文】

阳跷脉起于跟中,上合三阳外踝行,

从胁循肩入颈[1],属目内眦太阳经。

【译注】

[1](qiū):即朏,颧部。

【按语】 阳跷之脉,起于足跟之中,上合三阳外踝上行,从胁少阳居髎之穴,上循肩,入颈阳明之肩髃、承泣等穴,属目内眦而会太阳也。

【全文解译】 阳跷脉起于跟中申脉穴,从外踝向上循行连系了足太阳经的仆参、跗阳;足少阳经的居髎;手太阳经的臑俞;手阳明经的肩髃、巨骨;足阳明经的地仓、巨髎、承泣;足太阳经的睛明。从胁肋后侧至肩部,循面鼻旁进入足太阳经的睛明,继续向上行,止于足少阳经的风池。

(七)阴跷脉

【原文】

阴跷亦起于跟中,少阴之别内踝行,

上循阴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按语】 阴跷之脉,亦起于跟中,由少阴别脉然谷之穴,上内联踝,循阴股,入胸腹,上至咽喉、睛明穴,亦会于太阳也。

【全文解译】 阴跷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的照海穴,沿内踝足少阴经向上,经大腿内侧、腹部、胸部,经咽喉上头面,止于足太阳经的睛明穴。

(八)阳维脉

【原文】

阳维脉起足太阳,外踝之下金门疆,

从胻背肩项头面,维络诸阳会督场。

【按语】 阳维之脉,起于足太阳经外踝之下金门穴也。从胫骨、背外、肩胛、项旁、面上、头后至哑门穴,维络诸阳会于督脉也。

【全文解译】 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经位于外踝下的金门穴,沿小腿、大腿的外侧,经过肩背部到额面部,反折至头项后部,止于风府和哑门,与督脉相交会。阳维脉起到维络诸阳经的作用。

(九)阴维脉

【原文】

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上行穴筑宾,

循腹至乳上结喉,维络诸阴会于任。

【按语】 阴维之脉,起于足少阴经内踝上行筑宾之穴,循腹至乳上结喉,至廉泉穴,维络诸阴,会于任脉也。

【全文解译】 阴维脉起于足少阴经位于内踝之上的筑宾穴,沿小腿、大腿的内侧,经过腹部,上于结喉之上,分别与任脉的天突、廉泉相交会而止。阴维脉有维络诸阴经的作用。

(祝丽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