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气管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支气管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可伴随原位癌,或是出现在一些明显的进展为侵袭性癌的病例中。许多病变情况的形态学表现可类似于非典型鳞状细胞化生,包括来自口腔和喉部上皮深层的小鳞状细胞,常见于炎性或溃疡进程,如痰标本中喉部的“巴氏细胞”。非典型鳞状细胞也可以与非典型天疱疮的鳞状细胞累及上呼吸道时相混淆。

非典型基细胞可以分化为非典型增生的柱状细胞(图4-5,图4-7),同时也可以化生为幼稚的鳞状细胞的非典型细胞(图4-9,图4-10)。这是因为细胞增生的原因即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因素的刺激下,由基细胞增生使细胞由单层变为复层,进而鳞状细胞化生直至成熟,成为非典型鳞状细胞。非典型增生也遵循这个基本规律,而且该过程还被加速形成,以适应病因所形成的破坏而被迅速修复。这个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也就容易被观察到。

【基础细胞】 基细胞;鳞状化生细胞;鳞状细胞。

【细胞形态描述】 在支气管镜刷取标本中观察到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为化生型的,因此具有化生型的胞质,深染均质,呈合体样成堆积状重叠密集的细胞片,细胞密度大且核间距小,高核质比。细胞体积增大并核的增大是显著特征,细胞或核增大的程度不等,增大程度越大越接近表现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细胞片外周不整和无规则紊乱排列,被称为尖锐突起样片(图4-9,图4-10)。外周或游离的单个细胞常被发现具有鳞状特征。以下是非典型鳞状细胞的细胞学特点。

(1)化生的鳞状细胞,可呈扁平片状、簇状或单个散在。

(2)细胞的体积较基细胞大,但是较痰细胞学中的口腔上皮细胞小。

(3)细胞质嗜碱性或橘黄,细胞核规则,圆形至椭圆形。

(4)细胞大小变化不定,而关键的特点在于核质比增高。

(5)染色质形态可为细致粉尘末状,甚至可变得粗糙、边集。

(6)在严重的非典型增生情况下,可出现小核仁和核轮廓变得不规则。

(7)原位癌时,可出现细胞重叠和多核堆积形成。

(8)化生的非典型鳞状细胞胞质深染显厚,透光性差。

(9)核形状可变长呈椭圆形,核呈无序分布。

(10)少见成熟型非典型鳞状细胞,但在癌性病变中多见成熟型细胞。

图4-9 簇状分布的堆积样非典型增生细胞具有向鳞状未成熟细胞分化的变化

密集重叠无开窗,边缘部细胞凌乱、尖锐突起和不整齐,胞质深染均匀显厚,有增大的核仁显示生长活跃。支气管镜刷取标本,液基制片,Pap×200

图4-10 重叠堆积簇状排列的细胞核型变长形呈较大的椭圆形核

核染色质增粗显示具有高级别非典型性,簇边缘细胞具有深染的化生性胞质和凌乱不规整排列的现象(B),与活检的组织学碎片相似(A)。支气管镜刷取标本,液基制片,Pap×400;支气管镜下活检标本,HE×400

【鉴别诊断】 与单纯性鳞状化生相比,如果在标本中找到伴有细胞核异常的鳞状化生细胞,则应提高对癌前病变的警惕程度。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可伴随原位癌,或是出现在一些明显的进展为侵袭性癌的病例中。因此非典型增生并不是排除癌的诊断用语,相反癌的可能性增大。

许多病变情况的形态学表现可类似于非典型鳞状细胞化生,包括来自口腔和喉部上皮深层的小鳞状细胞,常见于炎性或溃疡进程,如痰标本中喉部的“巴氏细胞”。非典型鳞状细胞也可以与非典型天疱疮的鳞状细胞累及上呼吸道时相混淆。病毒感染时也可以观察到非特异性细胞异常,如单纯疱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详见第3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