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癌,也常被简称为宫体癌(下称宫内膜癌)。根据我国一份全国性调查资料,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患病位次排列中,宫内膜癌现居第3位。近年来由于宫内膜癌患病率的上升、组织类型的变化、影像学诊断的发展、分期的修订和后装放射源腔内治疗的推广应用等,对宫内膜癌的认识和重视得以增强。
宫内膜癌的病因尚不明确。许多调查研究指出与发病有关的因素为①年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543例宫内膜癌中,50岁以上者占73.2%,50~59岁为高峰组,40岁以下者占8.1%~8.3%或更高;②不孕症:宫内膜癌患者不孕史者占26.7%;③绝经迟:正常绝经年龄约为47岁,宫内膜癌患者50岁以上绝经者占57.6%,绝经迟者患病机会高于生理性绝经者2.4倍;④肥胖症:超出正常体重9~20 kg者危险性增加3倍,超出20 kg以上者增加10倍,体重身高平方比值>30者其危险性为比值<20者的7.56倍;⑤糖尿病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性增加2.8倍,高血压患者增加1.8倍;⑥多囊卵巢及分泌激素的卵巢肿瘤:虽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543例宫内膜癌中未见有分泌激素的卵巢肿瘤,但报道可有21%~25%者;⑦外源性雌激素:认为单纯雌激素的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曾导致20世纪70-80年代宫内膜癌患病率上升。
综合我国三个报道的资料,总数为1 048例宫内膜癌病理中,腺癌占88.2%(924例),棘腺癌9%(94例)及腺鳞癌1.5%(16例)等。腺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有报道,Ⅰ、Ⅱ期宫内膜癌中乳头状腺癌占35%,其中乳头状浆液性腺癌(UPSC)约占13%;另278例报道,UPSC占8%;认为含乳头状结构者恶性程度高,UPSC更甚。他们的行为可似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有侵袭淋巴倾向,早期即常深侵肌层、子宫外扩散及腹腔转移,复发率高、预后差。据报道5年存活率Ⅰ、Ⅱ期为35%~50%,Ⅲ、Ⅳ期为0~15%。
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放射或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