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盆腔照射 在过去几十年中,盆腔照射是卵巢癌术后治疗的主要方法。目前,多与腹部照射和(或)化疗综合应用。盆腔照射范围包括下腹和盆腔,前后对称垂直照射,肿瘤量4 000~5 000 cGy。
表14-4-3 根治性盆腔放射后再放射效果
2.全腹加盆腔照射 全腹加盆腔照射多用于早期患者的术后预防治疗,或有小的残存肿瘤(<2 cm,甚至<0.5 cm)中晚期患者的术后治疗。
全腹照射上始于膈上1 cm下至盆腔闭孔下缘,包括腹膜在内的盆腹腔(图14-5-1)。照射技术现均采用全腹开放大野照射,曾一度应用的腹部移动条形野技术,后经临床随机分组研究比较,全腹开放大野较移动条形野有较低的并发症,且肿瘤的控制率相同,因此目前腹部照射开放大野技术已基本代替腹部移动条形野技术。
照射剂量:一般全腹照射的肿瘤剂量为每6~8周22~28 Gy,前后垂直照射。为减少肝肾损伤,从后方挡肾,剂量限于15~18 Gy;从前方挡肝,剂量限于22~25 Gy。增加盆腔野照射剂量,使盆腔野总量达45~50 Gy。
全腹加盆腔照射的疗效受很多因素影响,为取得较好的疗效,Dembo等(1992)对选择盆腹腔放疗为术后唯一辅助治疗的患者,制定了以下原则。
①上腹部无肉眼可见肿瘤,且盆腔肿瘤<3 cm,或无肉眼见肿瘤。
②整个腹腔必须包括在照射野内,放疗前模拟定位。
③肝脏不予遮挡(防护),但上腹部剂量因此限制在2 500~2 800 cGy,每日量100~120 cGy。
图14-5-1 全腹加盆腔照射野
④肾脏采用部分遮挡保护,使其受量不超过1 800~2 000 cGy。
⑤盆腔野每日照射量180~220 cGy,总量达4 500 cGy。
⑥前、后野对称照射,确保前、后野剂量相差不超过5%。
⑦照射野必须在髂嵴外。
⑧照射野必须达腹膜外。
⑨上缘应在呼气时横膈上1~2 cm。
全腹照射的患者放疗反应较大,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等骨髓抑制以及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甚至放疗可能因此被迫中断。肠粘连和肠梗阻是主要的晚期放疗反应,据报道肠梗阻的发生率在4%~12%不等,大多数为10%左右,需手术解除的肠梗阻则相对少见,晚期并发症还偶有放射性膀胱炎、严重的吸收不良等。
3.腹腔内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腹腔内灌注放射性核素胶体金-198(198Au)或胶体磷-32(32P)治疗卵巢癌已有30余年的历史。因放射性物质在腹腔内常分布不均,可引起严重的肠道并发症,目前多被腹腔化疗代替。但腹腔内放射性核素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在它接触到的体腔表面有限的深度内,可受到高剂量的照射。同时也有给药方法简便和治疗时间短的优点。胶体金-198的β线的能量为0.32 MeV,射程不到4mm,其γ线易引起肠损伤。近年来多使用胶体32P,32P发射纯的β线,平均能量为0.69 MeV,射程约8mm,半衰期较长为14.3天,肠道损伤小。
放射性核素的腹腔内灌注主要用于早期患者如肿瘤破裂、有腹水等的预防治疗,及腹腔内有小的散在的残存肿瘤的术后治疗。这些射线穿透软组织的深度<1~2mm,因此对有大的残存肿瘤患者并不适合。如腹腔内有粘连,则影响了32P灌注液体的流动,既影响疗效,又增加并发症。在腹腔灌注32P之前,最好能先用99mTc-sulfur colloid腹腔扫描了解腹腔情况,如分布良好,则用10~20 mCi铬32P加生理盐水稀释灌入腹腔,并改变体位,使其分布均匀。Ott等评价10~20 mCi 32P给腹膜表面20~40 Gy的治疗,但当分布不均时,局部浓度差异可相差10倍以上。
32P腹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痛,发生率为15%~20%。化学性或感染性腹膜炎为2%~3%。最严重的晚期并发症是小肠梗阻,为5%~10%。
4.其他方法 Adelson等报道,采用高剂量单次分割照射治疗晚期卵巢癌,取得姑息疗效。共治疗42位肿瘤主要限于盆腔的患者,盆腔照射肿瘤量1 000 cGy,1天完成,每月1次。认为照射1~2次是安全的,超过2次有严重放射反应。25/34人肿瘤缩小,15/21人阴道出血减少或停止,11/20人疼痛缓解。
膈及腹主动脉旁是卵巢癌常见的转移部位,Schray等提出在全腹放射治疗时,应增加腹主动脉旁和膈下区照射野。腹腔、膈区、腹主动脉旁区及盆腔的剂量分别增至3 000、4 200、4 200、5 100 cGy。
Morgon等采用高分割全腹照射技术治疗Ⅲ期卵巢癌,这些患者都接受了手术和多疗程化疗,后经二次或三次剖腹探查证实无或有小的残存肿瘤。放疗采用全腹大野前后垂直照射,每日上下午各照射1次,每次肿瘤量80 cGy,总量3 040 cGy/19天,并加盆腔照射,认为近期及远期的放疗反应小,优于一般全腹照射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用此法治疗6例晚期经手术化疗后,二次剖腹探查残存肿瘤<2 cm的患者,2年后2/6人仍无癌生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