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妇科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

妇科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妇科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即放射性介入治疗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妇科肿瘤的介入治疗开始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从主要是妇科恶性肿瘤出血的止血、肿瘤的姑息治疗,到进一步陆续应用于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以及复发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在1991年Ravina将子宫动脉栓塞术试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介入治疗开始应用于妇科良性肿瘤。

妇科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即放射性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它首先由美国放射学家Margolis在1967年提出,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材对各种病变进行治疗的一系列治疗技术。与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内科学、外科学相比,介入放射学虽然显得很年轻,但其发展非常迅速,在临床上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现在人体器官、脏器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诊断、治疗。由于介入放射学在疾病诊疗方面有着内科学、外科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国际上已将其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

与介入放射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还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学科。妇科肿瘤的介入治疗开始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从主要是妇科恶性肿瘤出血的止血、肿瘤的姑息治疗,到进一步陆续应用于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以及复发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在1952年,Cromer等首先将动脉化疗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1964年Fujwara等首先使用动脉灌注化疗泵进行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子宫颈癌。在1991年Ravina将子宫动脉栓塞术试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介入治疗开始应用于妇科良性肿瘤。在国内,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有零星报道,真正起步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晚期无法手术的恶性肿瘤病例,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有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报道,至今为止,关于放射性介入治疗应用于妇科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报道已经很多,2007年中国医学工程学会妇产科分会和2008年妇产科介入学组的成立标志着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