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抗肿瘤治疗均可影响机体的营养代谢。
(一)手术
手术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方式,肿瘤患者对手术产生的立即代谢反应与良性疾病接受手术的患者基本相同,但肿瘤根治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术后机体多处于严重应激状态,体内促分解代谢激素分泌增多,同时体内出现胰岛素阻抗现象、葡萄糖的利用障碍,这与饥饿时发生的营养障碍有所不同。机体蛋白分解加剧,骨骼肌等组织的蛋白质释放出氨基酸。其中支链氨基酸是在肝外氧化供能的氨基酸,机体大量消耗支链氨基酸,血中支链氨基酸减少,其他氨基酸尤其是苯丙氨酸与丙氨酸增加,尿中尿素氮的排出量明显增加,出现负氮平衡等现象。由于这种分解代谢难以被外源性营养所纠正,故称之为自身相食(autocannibalism)。
(二)化疗
化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机体的营养状态,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通过干扰机体细胞代谢或DNA合成和细胞复制等),也可以是间接的(通过产生恶心、呕吐、味觉改变及习惯性厌食)。许多抗肿瘤药物可刺激化学感受器的触发区,导致患者恶心和呕吐。消化道黏膜细胞增殖更新快,对化疗极敏感,易发生炎症、溃疡及吸收能力下降,这些结果均可以导致营养物质的摄取及吸收减少。癌症患者化疗后,体质每况愈下,贫血、低蛋白血症、免疫力下降是潜在性问题。
(三)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时既作用于癌肿,也可破坏正常组织,从而引起营养障碍。其程度取决于癌肿所在的部位和治疗剂量的大小。有学者报道,如不辅以膳食治疗,头颈部、腹腔、盆腔等大剂量放射治疗时,88%~92%的患者体重很快下降;在6~8周内8%~13%的患者丧失体重,可达原来体重的10%以上。特别是那些在放射治疗前已有营养不良的患者,放射治疗后营养不良将更为严重。全志伟等经前瞻性的营养学调查表明,尽管75%的患者接受了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放疗期间仍有49%的患者平均丧失体重6.4%。
放疗可通过作用胃肠道而影响机体的营养状态,放疗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剂量及组织被照射量有关。骨髓是另一个细胞增殖更新快的器官,化疗和放疗对其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导致患者免疫功能损害和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有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对放疗、化疗药物的降解和排泄功能常有障碍,更易发生伤口愈合不良、感染率增加,术后肠功能恢复延迟及住院时间延长等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