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ara(1991)认为,患者在确知自己患恶性肿瘤时起,常表现出休克、悲哀、抑郁、恐惧、焦虑、内疚、丧失信心、气愤、迷茫和感到无助。即患者在这一期内常因对所患肿瘤不能正确认识而产生种种心理、精神的压抑,称为紧急生存期。在此期间,医师对患者这些表现的了解并开始治疗是很重要的。多数患者错误地认为肿瘤一经确诊就不可能治疗,只有面对死亡,或由于正常的生活遭到突然的破坏,而对今后的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压抑,因此,抑郁是最常见的表现。
Evans(1986)报道,约半数的患者表现为抑郁,其次为焦虑。Derogatis(1983)估计,约有85%患者有抑郁症状,肿瘤复发患者有更严重的抑郁表现。廖秦平(2000)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以焦虑为主。以术后半年内最重,且术后半年内还常伴有抑郁。术后半年,正是手术恢复和化疗的重要阶段。情绪忧伤、精神压抑,能抑制自身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机体对肿瘤的抗病能力,常是造成病情恶化的原因,严重者可加速患者的死亡。因此,医师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要进行心理治疗,如开设有关的咨询门诊或成立妇科肿瘤患者互助小组等,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树立信心,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必要时还应给予一定的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治疗,使患者改善精神状况,渡过人生最艰难的时期。
Hughes(1981)认为,25%的患者有严重的焦虑反应,主要是对医疗检查、如何治疗和有何效果的恐惧而产生的焦虑。Silberfarb(1982)认为,无助感也是重要表现之一,由于患者不能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许多事情,就更多地依靠医师和护士,并寄希望于医师、护士对自己的治疗,此最多见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因此,需详细向患者说明。
Shell(2001)认为,多数肿瘤患者的焦虑状态属于调节障碍伴焦虑情绪(伴或不伴抑郁),通常指诊断肿瘤或治疗期间由于正常或可以预期的恐惧引起的反应性焦虑,表现为精神紧张不安、沮丧、入睡困难等。这种急性焦虑可以出现在疾病的各个环节中,如等待化验结果或诊断;期待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主要治疗;治疗完成;发现复发;期待进一步治疗;诊断治疗或其他相关治疗的纪念日。急性焦虑也可以与疼痛、不能控制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关。通常急性焦虑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是慢性焦虑,可能发展为焦虑症,加重患者的躯体症状,失去自控能力,对患者危险较大。因此,医师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对治疗过程给予必要的讲解,解除患者焦虑。
Ekwall(2003)认为,对妇科肿瘤患者的健康支持应包括理性化和人性化两方面,患者在患病后需要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同时还需要个体化的信息和关怀以满足不同患者的独特需求并帮助她们重建自身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应帮助她们尽可能保持信心和维持重塑对自身形象积极的心态,提供足够的信息和与患者经常性的交谈具有重要意义。性方面的内容是全面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恰当的与患者沟通,提供她们所需的知识。
所患肿瘤种类、接受的治疗方法、患者的个人情况,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影响患者对肿瘤的心理反应。Miller(2002)的调查显示,患卵巢癌、长期治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家庭支持较少的患者在诊断肿瘤后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其他患者,更需要医师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接受放疗或多种形式联合治疗的患者也常表现出较差的生活状况。Leake(2001)研究发现,年轻患者比老年患者更担心疾病复发,接受放疗患者生活质量较差。Chan(2001)指出,为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心理干涉及应包括所有患者,同时应注意个体化,目标是解决不同患者各自的问题。
在医学发展的今天,总的来说,肿瘤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现代手术治疗的发展,已使很多过去不能手术或不能根治的肿瘤得到根治成为可能。麻醉学的发展与手术器械的改进和创新,使手术得以进行到更完美的地步;输血、输液的速度也使一些大型手术能安全顺利地进行;新型抗生素和胃肠道外、内高营养的应用,使过去一些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很少发生或得到控制,术后的恢复时间大大缩短,从这些方面,总的来说提高了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存活率。放射治疗更是有巨大的发展。目前,各种高能量、适形技术应用的放射治疗,不但能精确地破坏癌细胞,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细胞和功能,不但提高了治愈率,而且提高了治愈患者的生活质量。化学治疗在近年内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一些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如绒毛膜癌已经可达到单纯化疗根除性治愈的程度,一些不能手术或不能手术切净的肿瘤,术后化疗可使肿瘤缩小甚至消灭。化疗的进展,使之能够手术或残存肿瘤完全消除而达到痊愈。过去,最为棘手的严重化疗反应,如严重的消化道反应、骨髓(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抑制等,常使化疗不能进行而被迫中断或不能达到很有效的剂量,致使化疗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甚或因为化疗的严重不良反应而造成患者的死亡。现在,已有多种消除这些不良反应的药物和方法,能够在使用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的同时使患者安全、顺利地完成治疗,因此,化疗的效果也大大提高。此外,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和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也使一些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也越来越重视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在保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切除阴道的长度;根据患者的情况手术保留卵巢甚至子宫。这些治疗进展有利于提高患者作为女性对自身的评价。总之,目前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都有很大进展,让患者了解这些基本情况,可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争取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妇科肿瘤还有其特点,除绒毛膜癌、卵巢恶性肿瘤外,多数妇科肿瘤甚至在中、晚期病仍局限在盆腔内,故治疗效果较好。即使一些晚期患者,如卵巢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或绒毛膜癌灶的肺或全身转移,由于对化疗较为敏感,故应用联合化疗也可以取得很好疗效。因此,妇科肿瘤患者如接受了正确及时的治疗,就会比其他肿瘤患者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或治愈。事实上,确有不少肿瘤患者,包括部分晚期患者生存5年或10年,甚至长期治愈重返工作岗位。
Holland(1988)报道,机体的免疫功能与情绪、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忧伤、精神压抑、能抑制自身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机体对肿瘤的抗病能力,使肿瘤迅速发展,严重的可加速患者死亡。每名患者情绪变化的程度不同,其治疗效果和结局也可能大不相同。因此,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要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树立信心、并主动配合治疗,这是非常重要的。悲伤、抑郁、消极被动,只能进一步损伤自身已不健全的免疫系统,而且常常是造成病情恶化的原因。一名开朗、乐观、充满信心的病人,会对各种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表现轻、恢复快,从而较好地恢复、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利于治疗作用的发挥,最后达到延长生存期或治愈的良好效果。
(廖秦平 尚 曹泽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