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患,是由于外界的或人体存在某些过敏原引起的支气管高度敏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伴有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每次发作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夏季可转轻或缓解。
本病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及免疫因素有关,如对吸入花粉、尘埃等过敏原过敏等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液分泌增加,引起广泛气道狭窄而致呼吸困难。此外,温度、湿度、气候、食物、药物、运动、精神因素等,亦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发生哮喘。中医认为,哮喘发病的原因乃是“宿根”所致,根据其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痰当为宿根。哮喘发病,乃因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或劳倦或久病等致邪壅于肺,伏痰遇感引动,痰随气升,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失宣降而致。若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则发为冷哮;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则表现为热哮。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损伤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而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
支气管哮喘发作前常有鼻痒、喉痒、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或没有先兆突然发生。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表现为突然发作,呼吸急促,胸闷气粗,喉间有鸣音,严重者张口抬肩,或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伴有烦躁,神萎,汗出淋漓,唇指发绀,甚则神志不清等症状。哮喘一般可自行缓解或经过治疗后缓解。缓解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如一次哮喘发作的时间过长成为哮喘持续状态,可有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
临床一般将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两类,发作期,病位在肺,可见气郁痰壅,阻塞气道,多表现为邪实证,邪实当分寒痰、热痰的不同。缓解期则因反复发作,必会致肺气耗损,累及脾肾,多表现为虚象,正虚当区别脏腑之所属,了解肺、脾、肾的主次。
临床常见以下四种证型。
1.冷哮 天冷或受寒易发作,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闷如窒,咳痰清稀,口不渴,或喜饮热饮,面色青灰或苍白,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舌淡苔白滑。
2.热哮 气喘胸闷,呼吸增快,喉中痰鸣如吼,痰黏色黄,黏浊稠厚,吐之不利,神烦面赤,不恶寒,口渴喜饮,汗出咽红,大便偏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厚黄。
3.脾肺气虚 咳喘日久,气短息微,动则加剧,吐痰清稀而多,自汗畏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声低懒言,乏力少气,或见面浮肢肿,面白无华,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白滑。
4.肺肾两虚 喘促短气,动则气喘,痰清稀而多,自汗畏风,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脑转耳鸣,盗汗遗精,舌质淡。
【辨证灸治】
哮喘有寒热虚实之别,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之分,所以不同类型的哮喘的治疗应有区别。艾灸疗法较适用于冷哮和虚哮(脾肺气虚和肺肾两虚)。取穴多在背部俞穴和任脉、督脉及阳明经腧穴。
(一)冷哮
由感受风寒,邪入肺俞,寒饮内停,痰阻气道而成。症见呼吸气急,喉中有哮鸣声,咳吐清稀黏痰,或兼恶寒发热等表证,苔白滑。治疗以宣肺理气,化痰定喘为原则。
【施灸穴位】
主穴:肺俞、风门、列缺、尺泽、丰隆、膻中
配穴:喘甚加定喘。
【施灸方法】
1.温和灸 每次选3~4个穴位,每穴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 每次选3~4个穴位,每穴5~7壮,每日1次,必要时一日灸2次,7天为1个疗程。
3.白芥子末敷灸 取白芥子末适量,用清水调成糊状,敷于背部肩胛间区,30~60分钟,敷灸处局部皮肤呈现红晕、发热、微痛或起疱,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二)脾肺气虚
病人哮喘反复发作,正气虚弱,吐痰清稀而多,同时伴有气虚的一般表现,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白滑等特点。治疗应以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为原则。
【施灸穴位】
主穴:太渊、脾俞、足三里、肺俞、定喘、膏肓俞
配穴:痰多加丰隆。
【施灸方法】
1.温和灸 每穴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2.艾炷瘢痕灸 每次选用1~2穴,每穴灸3~7壮,10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三)肺肾两虚
病人表现为喘促短气,动则气喘,痰清稀而多,自汗畏风,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脑转耳鸣,盗汗遗精,舌质淡。治疗应以肺肾双补为原则。
【施灸穴位】
主穴:肺俞、肾俞、命门、太溪、定喘
配穴:咳嗽频繁加天突。
【施灸方法】
1.温和灸 每穴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2.艾炷无瘢痕灸 每次选2~4穴,各灸10分钟,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3.艾炷瘢痕灸 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10日1次,3~6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如是哮喘急性发作,持续时间长,灸法对其无明显疗效者,应及时配合药物等其他方法综合治疗。
小贴士
1.由于本病发病时机多在寒冷的冬季,应重视冬病夏治,“三伏灸”对减少哮喘的发作及减轻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可以选取肺俞、脾俞、肾俞单侧三穴,取蚕豆大小艾炷隔姜灸,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可双侧交换进行,连续灸3个三伏天。
2.应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如忌食虾蟹鱼腥之品,戒烟戒酒,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