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乳腺增生可以熏艾吗

乳腺增生可以熏艾吗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乳痈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常发生于产后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名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名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名不乳儿乳痈。本病即现代临床之急性乳腺炎,西医多主张抗感染,局部温热敷,旨在令其早期消散。近年来,用针刺、艾灸治疗本病常能于早期控制症状,消退痈肿,可减轻痛苦,免于手术。临床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和胃热壅滞两种证型。

【概述】

乳痈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常发生于产后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名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名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名不乳儿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本病即现代临床之急性乳腺炎,西医多主张抗感染,局部温热敷,旨在令其早期消散。若脓已成则主张切开引流、排脓。近年来,用针刺、艾灸治疗本病常能于早期控制症状,消退痈肿,可减轻痛苦,免于手术。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产生由于挤压、外伤使邪毒侵入,或肝郁气滞、乳络不通,蕴积热结。临床常见以下两种证型。

1.肝郁气滞 乳头属足厥阴肝经,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若情志内伤,肝气不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使乳汁发生壅滞而结块;郁久化热,热胜肉腐则成脓。

2.胃热壅滞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汁为气血所生化,产后恣食肥甘厚味而致阳明积热,胃热壅盛,导致气血凝滞,乳络阻塞而发生痈肿。

【辨证灸治】

乳痈初起症见乳房结块,肿胀疼痛,排乳不畅,全身不适,寒热往来,继而乳房肿胀加剧,焮红疼痛,为化脓之象,若硬块中央渐软,则示脓已成熟。临床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和胃热壅滞两种证型。

(一)胃热壅滞

乳房结块疼痛,色焮红而热,全身关节酸痛,头痛,憎寒壮热,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治宜清热解毒,理气透脓。

【施灸穴位】

主穴:下巨虚、温溜、膻中

配穴:丰隆、少泽。

【施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 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

2.艾条隔蒜泥灸 初起用大蒜捣烂,铺患处,上用艾条熏灸10~20分钟,每日1~2次。

3.艾炷隔蒜灸 每次选用2~4个穴位,多选用患部或邻经腧穴,每次每穴灸5~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2次。

4.蒜泥敷灸 取去皮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敷于患处,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二)肝郁气滞

患乳肿痛结块,胀痛,皮色不红或微红,温度不高,伴全身不适,胸闷,烦躁易怒,口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数。治法宜清热解毒,理气消肿。

【施灸穴位】

主穴:期门、行间、天池、肩井

配穴:内关、手三里。

【施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 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

2.艾条隔蒜泥灸 初起用大蒜捣烂,铺患处,上用艾条熏灸10~20分钟,每日1~2次。

3.艾炷隔姜灸 每次选用2~4个穴位,多选用患部或邻经腧穴,每次每穴灸5~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2次。

4.葱白敷灸 取葱白适量,洗净后捣如糊膏状,敷于患处,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5.艾炷隔豆豉饼灸 取豆豉适量,捣烂后少用水调和,制成饼状,大小与病灶相同,厚0.3~0.6cm,将药饼放于患处,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次5~7壮,艾炷如枣核或黄豆大每日灸1~2次。

【注意事项】

1.对已经化脓及比较严重者要到医院诊治。

2.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头。乳头内陷者,可经常提拉矫正。

3.忌食辛辣炙之物,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小贴士

1.乳母宜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积滞,可按摩或用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

3.乳房按摩,先于患乳涂少许润滑油,五指呈半屈曲状,自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并同时提拉乳头,促进乳汁通畅。2~3次/日,10~15分钟/次。适用于乳腺炎早期、乳汁积滞明显者。

4.若有乳头擦伤、皲裂,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5.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再行断乳。断乳前可用生麦芽60g,生山楂60g煎汤代茶,并用皮硝60g装入纱布袋中外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