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伤寒论》与日本汉方医学

《伤寒论》与日本汉方医学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仲景《伤寒论》与王叔和整理、编次的伤寒著作早佚,未见传入日本。③推崇仲景《伤寒论》,认为仲景提供的理论、经验与解释是完全正确的,确信不疑。但是,围绕着《伤寒论》的学术渊源问题,则有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与派别。

中日文化交流,大约开始于东汉,盛行于六朝。由于仲景《伤寒论》与王叔和整理、编次的伤寒著作早佚,未见传入日本。据考,我国医学大约是隋代传入日本,及至唐代,由于日人尽仿唐制,各种中医典籍大量涌入,在1 000多年间,他们结合本国特点,发展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汉方医学。所谓汉方医学,实际是以仲景《伤寒论》为理论与实践支柱,但在其研究与发展过程中,也如我国古代伤寒学家形成不同学术流派一样,自日本江户以降,也形成了不同流派,有古方派、后世方派与考证派等,其中古方派是占主流的。

古方派的共同特点:①发展了仲景腹诊术。十分重视腹诊的意义,认为急病多见脉诊变化,故诊病当以脉诊为主,腹诊为辅;慢性病多见腹诊变化,故诊病当以腹诊为主,脉诊为辅。甚至认为,先证而不先脉,先腹而不先证。他们对《伤寒论》中的腹证,如胸胁苦满,心下痞、心下痞硬、心下急、心下支结、少腹急结、里急、小腹不仁、少腹拘急等体征特点,作了研究和描述。其腹诊的目的,不仅在于摸触腹部以了解内脏之异常变化,还要了解腹壁的全部与局部状态,以判断虚实寒热。腹诊术是他们引以自豪并与我国中医学区别最大之处。②治疗上采取“方证相对”“随证治之”的方式,符合什么汤证,就用什么汤方,不太强调病因病名的探讨。③推崇仲景《伤寒论》,认为仲景提供的理论、经验与解释是完全正确的,确信不疑。但是,围绕着《伤寒论》的学术渊源问题,则有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与派别。一是五经一贯派,主张《灵枢》《素问》《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学术理论,一脉相承,认为不学《灵》《素》则不懂伤寒,这与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伤寒学家观点一致。二是无关派,认为《内经》发生于黄河文化圈,是以针灸等物理疗法为主的医学;《神农本草经》发生于长江文化圈,是接受了形象药能论和神仙方术、不老延年学说,研究应用植物学的医学;《伤寒论》发生于江南文化圈,是以药物疗法为主的医学,三者是不同体系的医学,不能混为一谈。无关派实际上与早期的吉益、东洞流派观点相同,他们对《内经》《难经》热情不高,更拒绝五行说,强调实用。近年来,日本汉方医学崛起,研究、应用之风大盛,仍以仲景方证为主体,并开始重视“证”与“复方”的研究,他们基础良好,实力雄厚,值得我们重视,并加倍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