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治疗

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治疗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是一种多见于儿童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抽搐,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约半数患儿可同时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虽系“肝风内动”,属“内风”,但也有“外风”引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是一种多见于儿童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抽搐,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约半数患儿可同时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本病近年有逐渐增加之趋势。发病无季节性,多发于5~12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城市高于农村,经年累月迁延难愈,每因感冒导致抽动症状反复或加重。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慢惊风”“痉病”“瘛疭”和“抽搐”等病证范畴。目前多数医家均以“肝风”立论,多从肝论治。相关资料显示,有平肝健脾化痰者;有理脾平肝息风者;有培土生金抑木者;有清肝泻火,息风镇惊者;有滋肾平肝,息风化痰者;也有清肺平肝,涤痰通络“从肺论治”者,均有效验,各具特色。

《内经》云:“风胜则动”“风为阳邪,其性善行而数变”,本病患儿挤眉、眨眼、皱鼻、张口、撅嘴、点头、摇头、伸颈、扭脖、耸肩、挺胸、扭腰、鼓腹、甩手、举臂、跺脚、跷脚与喉间发声等症概为“风”象,可按面肌、肢体抽动与发声抽动,秽语孰轻孰重分别论治。

(一)以面肌、肢体抽动为主者

辨证提要:挤眉、眨眼、皱鼻、张口、撅嘴、点头、摇头、伸颈、扭脖、耸肩、挺胸、扭腰、鼓腹、甩手、举臂、跺脚、跷脚等抽动症,轻则仅见一二症,重则三五症兼而有之,多有心烦易怒,一般饮食睡眠、二便等多无异常,舌质微红,苔薄白或薄黄。

治法方药:本证肝血不足,血不养筋,肝风内动,筋脉痉挛,治宜养血和血,息风止痉,方用养血息风汤:熟地黄(有虚热则用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全蝎、蜈蚣、蝉蜕、僵蚕。以挤眉、眨眼或挤眼或翻白眼、皱鼻或吸鼻、张口、撅嘴、伸舌等面部肌肉抽动为主者,酌加菊花、刺蒺藜疏散风热,平肝疏肝,防风、苍耳子、白芷散风止痉,芳香通窍;以摇头、点头、伸颈、扭脖、耸肩等头颈部抽动为主者,酌加葛根、天麻、钩藤疏利经脉,息风止痉;以挺胸、扭腰、鼓腹等躯干腹部抽动为主者,酌加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宣肺行气,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痉;以甩手、举臂、弹指、跺脚、跷脚等四肢抽动为主者,酌加桑枝、木瓜、姜黄、海桐皮舒筋活络,利关节;兼烦躁易怒者,酌加黄连清心泻火或牡丹皮、栀子清热凉血,泻火除烦;虚烦不寐者,加酸枣仁、茯苓、知母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睡眠多梦者,加龙骨、牡蛎、首乌藤镇惊养心安神;喜怒无常,时哭时笑者,加甘草、小麦、大枣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兼秽语者,加石菖蒲、远志、郁金醒神化痰,解郁开窍。

(二)以发声抽动为主者

辨证提要:咽喉不适,自觉有痰黏滞不爽,频频清嗓或发出咯咯、吭吭声音或伴有秽语、口吃、吐唾沫、咽红,或喉核肿大,舌质微红,苔白黄中根部偏厚。

治法方药:本证肺气不宣,湿热郁结,闭阻咽喉,声门开合不利,治宜宣肺化湿,清利咽喉,方用银翘马勃散加减:金银花、连翘、马勃、牛蒡子、桔梗、枳壳、黄芩、滑石、蝉蜕、僵蚕。喉间痰黏滞者,加瓜蒌皮、前胡清热降气化痰;喉核肿痛者,加射干、板蓝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兼鼻塞、吸鼻者,加苍耳子、白芷散风除湿通窍;秽语口吃,吐唾沫者,加石菖蒲、郁金醒神化痰开窍;苔白黄腻者,加藿香、郁金芳化湿浊。

病案举例

周某某,女,8岁,初诊日期:2007年7月12日。其母代诉:患“抽动症”1年余,长期服“益智宁神中药颗粒”无效,且查血铅超标,遂停服该药,到我院“名医堂”诊治。刻诊:频频眨眼,不时扭脖,甩手踢腿,心烦易怒,胃纳不佳,喜喝饮料,大便干燥,小便黄,咽微红,舌尖微红,舌苔薄白,脉象正常。证属血虚生风,肝风内动,治宜养血和血,息风止痉。药用:生地黄15g,白芍15g,当归12g,川芎10g,全蝎10g,蜈蚣2条,天麻15g,钩藤20g,黄连10g,牡丹皮12g,栀子10g,炙甘草6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全蝎、蜈蚣分别焙干研细末分次加入药汁中搅拌口服,嘱慎起居,防感冒,忌辛辣燥热和鱼腥食物。

2007年7月23日二诊,其母代诉:服上方10剂后,抽动症状明显减少,现喉间偶有声音,阵阵心烦,胃纳好转,二便正常,诊视患儿,舌脉同前。药既中的,宜守方加减,鉴于肝热渐清,心热尚存,原方去牡丹皮、栀子,加竹叶10g,川木通10g,继服10剂,煎服法、禁忌同前。

此后在基本方药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患儿出现的症状,随症加减:如腹痛,大便干结加云木香、槟榔;自觉身热,睡眠不好加酸枣仁、茯苓、炒知母;时哭时笑加甘草、小麦、大枣;感冒鼻塞加苏叶、防风、苍耳子。其间有一次以发声抽动为主,兼见眨眼、扭脖,舌苔白黄薄腻等症,曾改服银翘马勃散加桔梗、甘草、僵蚕、蝉蜕、黄芩、滑石、藿香、郁金。前后12次调方,连续治疗4个多月,其病基本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抽动秽语综合征病位在肝,因肝藏血,主筋,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筋脉拘急、痉挛,故有搐搦掣颤反引窜视等多种抽动症状。诚如张景岳所说:“肝虚则为筋急血燥,为抽搐劲强,为斜视目证。”(《景岳全书·发搐》)“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景岳全书·痉证》)。可见抽动秽语综合征乃血虚生风,肝风内动,故遵先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选用四物汤养血调肝以“治血”,俾肝血充足,筋脉得养,则风自息灭。鉴于“血虚生风”乃本虚标实之证,除用四物汤养血调肝治其本外,还配伍全蝎、蜈蚣息风止痉治其标,可收标本同治之效。

全蝎辛平,蜈蚣辛温,皆归肝经,均有息风止痉,搜风通络之功,相须为用,其效更佳。两药息风止痉必不可少。唯其有毒,故在用量和服用时间上要注意掌握。笔者临床上每剂全蝎用量6~10g,蜈蚣1~2条,因煎服效果不佳,故均分别焙干研细末瓶装,每剂量分3~4次加入药汁中搅拌口服,或装入胶囊吞服。由于两药不是单独使用,是与养血补血之四物汤合用,实则为扶正祛邪之剂,故上述剂量使用是安全的,未见毒副作用。使用本方初期病情较重时每日1剂,待病情缓解后则改为1.5~2天1剂,抽动偶发时则减去,以僵蚕、蝉蜕代之即可。僵蚕咸辛平,归肝肺经,息风止痉,兼有化痰之功;蝉蜕甘寒,归肺肝经,凉肝息风止痉兼有疏散风热之效。

“外风宜祛,内风宜息”。抽动秽语综合征虽系“肝风内动”,属“内风”,但也有“外风”引动“内风”者。临床上常见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每因感冒导致抽动症状反复或加重。如患儿外感轻微,仅有鼻塞、喷嚏、流涕、不发热者,基本方药中酌加荆芥、防风、苏叶即可;若发热咳嗽则停服,参照“感冒”“咳嗽”辨证论治,待外感解除后再治本病。

本病和多动症往往相兼为病,临证宜辨何主何次,孰轻孰重,或分治或兼顾,有关方药可交叉服用。在药物治疗同时需配合心理治疗。应尽量避免感冒,忌食鱼腥燥热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