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3岁,1981年5月7日初诊。其父代诉:腹痛、腹胀、呕吐1天。1天前患儿在幼儿园突然腹痛,啼哭不安,老师带至附近诊所诊治,以为“肠痉挛”给予“颠茄酊”口服。服后腹痛未减,且逐渐加重,出现腹胀,频繁呕吐,通知家长后迅速将患儿送到市立某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腹痛,腹胀,呕恶,不大便,无矢气,经摄腹部平片后,诊断为“急性肠梗阻”,给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治疗,未见好转,拟次日行手术治疗。家长惧怕开刀,寄希望于中医治疗。因患儿父亲朋友与我相识,遂向院方提出邀我会诊。我诊视患儿腹痛拒按,腹胀如鼓,不大便,无矢气,十分痛苦,舌质微红,苔黄燥,脉滑数有力。痞、满、燥、实、坚俱全,是一典型的阳明腑实证,治当通里攻下,遂书大承气汤:炒枳实6g,厚朴12g,大黄(后下)10g,玄明粉(冲服)5g。急煎1剂,少量频服,服中药后暂停胃肠减压。次日得知,昨晚服药后,半夜时分患儿泻下甚多臭秽大便,腹痛、腹胀明显缓解。该科主任晨会后查房见状即指示取消手术计划,继服中药治疗。考虑到大便已通,故减去大黄、玄明粉,以免过泻伤正,加云木香10g,槟榔10g,行气止痛,消积导滞。服2剂后,腹不痛不胀,频转矢气,精神好转,已进食稀粥。家长感叹:没想到,几角钱的中药竟免除了女儿一刀之苦。嘱忌食辛辣燥热食物,多吃蔬菜瓜果,随访1年,大便通畅,未再腹痛。
按:肠道为传化之腑,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能满,以通降下行为顺。本案患儿腹痛拒按,腹胀如鼓,频繁呕吐,不大便,无矢气,痛、呕、胀、闭集于一身。根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的治疗原则,法当通里攻下,大承气汤中大黄苦寒泻下,芒硝(玄明粉)咸寒软坚,二药相须为用,泻下荡积,推陈致新,佐以枳实消痞,厚朴除满,诸药配伍,痞、满、燥、实、坚俱去,其病即愈。药虽四味,力专效宏,医圣制方值得师法。
另就病因而言,与患儿平时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该患儿平时喜吃香燥零食,不吃蔬菜,大便干结如羊粪,两三天一次,以致日久燥屎坚硬难下,出现“急性肠梗阻”,故应注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防患于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