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攻下瘀血,峻药缓图法

攻下瘀血,峻药缓图法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宜仿抵当法,破血逐热,惟其较之上证而言,病重而势缓,故稍变其制,改汤为丸,峻药缓图。经本院内科诊断为增生型肠结核引起的回肠末端不完全性梗阻,行抗结核治疗乏效。3剂后虽腹泻数次,但腹痛又作,诸证不除。1985年4月15日因他病来诊,诉5个月来腹痛未发。余从临证得知,桃核承气汤证与抵当汤丸证虽同属蓄血证,但一浅一深,一轻一重,实同中有异,不容混淆,验之临床,其效迥异。

【原文】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抵当丸方

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五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睟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释义】

伤寒有热为表邪未除。少腹满,小便利为血蓄下焦。宜仿抵当法,破血逐热,惟其较之上证而言,病重而势缓,故稍变其制,改汤为丸,峻药缓图。治则:攻下瘀血,峻药缓图。方药:抵当丸方。

从本证少腹满、小便利,较之抵当汤为脾胃经脉瘀阻的轻证,所以采用丸剂治疗。

【方义】

本方与抵当汤的药物组成相同,但方中水蛭、虻虫的剂量减少三分之一,桃仁增加五个,且捣分四丸。抵当汤证与抵当丸证病理相同,但邪结的程度不同,故症状缓急不同,用法上一用汤剂峻攻,达到破血逐瘀的目的,一用汤剂变丸剂缓治,达到破血逐瘀的目的。

【历代论述】

成无己:伤寒有热,少腹满,是蓄血于下焦。若热蓄津液不通,则小便不利。其热不蓄津液,而蓄血不行,小便自利者,乃为蓄血,当与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下之。然此无身黄屎黑,又无喜忘发狂,是未至于甚,故不可与快峻之药也,一可与抵当丸,小可下之也。(《注解伤寒论·卷三》)

【病案分析】

娜某,女,22岁,农民。1984年11月24日初诊。患者1984年1月发病,每次起于右少腹,继而全小腹硬满胶痛难忍,甚则大汗淋漓,哭喊打滚,大便时溏时结,便秘期腹痛发,便溏时则缓解。经本院内科诊断为增生型肠结核引起的回肠末端不完全性梗阻,行抗结核治疗乏效。所请中医多用活血化瘀、行气通腑之类,迭治10个月之久乏效而求治于余。诊之,除上述见证外,尚有口干喜饮,便秘,察右少腹及脐下硬满拒按,扪之有块疼痛,固定不移。但神志清,小便自利,月事正常。舌尖红、苔黄腻,脉沉滑有力。证属下焦蓄血,治当活血化瘀,通下瘀热。方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桃仁、大黄、三棱、莪术、当归尾、川芎各10克,芒硝(分冲)、桂枝、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3剂后虽腹泻数次,但腹痛又作,诸证不除。余踌躇许久,窃思攻而不除,莫非药轻病重,遂改投抵当丸攻逐蓄血:水蛭、虻虫各6克,大黄、桃仁各1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9丸,每服1丸,每日3次,开水送服。药下腹痛异常剧烈,频频泻下黑水便3天,尔后倦息乏力,遂调理休养旬日,诸证皆失,病遂告愈。1985年4月15日因他病来诊,诉5个月来腹痛未发。扪之腹柔软,小腹包块和压痛均失。观其面红体胖,与病时判若两人[25]

按语:本例腹痛异常10个月,医皆用活血化瘀行气久治乏效。余初误在辨证粗疏,用桃核承气汤加味不效,后细考其证,扪之小腹硬满纹痛拒按,时发时止,神志尚清,悟出证属伤寒蓄血缓证,非轻剂可疗,故改投抵当丸峻药缓攻竟收全功。余从临证得知,桃核承气汤证与抵当汤丸证虽同属蓄血证,但一浅一深,一轻一重,实同中有异,不容混淆,验之临床,其效迥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