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见甘草干姜汤第29、30条。
【释义】
见甘草干姜汤第29、30条。
【方义】
芍药甘草汤中白芍苦酸,甘草甘平,酸甘合化,能养血敛阴,和中缓急,使阴液得复,筋脉得养。成无己释云:“酸以收之,甘以缓之,故酸甘相合,用补阴血”,指出了芍药、甘草合用后的协同作用。吴鞠通云:“复胃阴者,莫若甘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也”。酸与甘合,不但可以加强养阴的作用,而且能化阴生津,酸可敛阴生津,甘能益胃滋阴,酸甘相伍,一敛一滋,两济其阴,促进脾胃化生阴液的功能。“酸甘化阴”法临床运用十分广泛,无论是外感、内伤以及寒热等病证,凡出现阴阳、气血、营卫不和的症状,均可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
肝主筋,肝阴不足,风木无制,横乘脾土,筋系挛急。本方可柔肝益脾,用芍药补肝柔筋,复用甘草补脾益气,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诚如《医方集解》所云:“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气血不和,故腹痛。白芍酸收而苦涩,能行营气;炙甘草温散而甘缓,能和逆气;又痛为木盛克土,白芍能泻肝,甘草能缓肝和脾也。”
仅《伤寒论》112方中使用该配伍即有24方之多,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如《医学心悟》:“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类聚方方义》:“治腹中拘挛而痛者”。
【历代论述】
程国彭:芍药甘草汤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医学心悟》)
【病案分析】
黄某,男,38岁。脐周腹痛数日,发作无定时,伴有肠鸣,悸动,但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腹部无压痛,食欲如常,舌青苔薄白,脉微弦。体温正常。白细胞6×109/L,中性粒细胞75%,淋巴细胞22%,嗜酸性粒细胞7%。西医诊断为过敏性腹痛。辨为肝气犯胃,中焦气滞。法当柔肝缓急,和中止痛。用加减芍药甘草汤:芍药30克,甘草10克,肉桂2克,紫贝齿10克,藿香10克,紫苏梗12克,3剂,水煎服。3天后复诊,脐旁悸动消失,腹痛逐渐缓解。但仍有轻度胀痛,肠鸣。原方加吴茱萸2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连服6剂后腹痛消失,精神好转,继续服药1周,未再发生腹痛。
按语:腹痛基本病机是气机不通,不通则痛。气机不通的原因有三。一是气虚,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导致气机不通;二是实邪阻滞,导致气机不通;三是气机本身的病变,或因情绪波动,或因脏腑失调,或因生活环境变化,但其病变主要与肝有关,因肝主疏泄,调节气机。患者没有明显的虚象,亦无实邪阻滞,所以属于气机本身的病变。腹痛无定时,伴有悸动,脉弦,可见是证与肝有关。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腹部无压痛,食欲如常,表明脾胃没有病变,所以辨证为肝气犯胃,中焦气滞。加减芍药甘草汤,方中芍药、甘草柔肝缓急、和中止痛,加肉桂、紫贝齿可疏泄肝气又能平冲降逆,四药合用能柔肝、缓肝、泄肝、平肝。紫苏梗配藿香能温中止痛。同时,临床证明紫苏梗配藿香治疗过敏性腹痛有一定效果。因法与证符,方与证合,故获良效[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