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261)
栀子柏皮汤方
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释义】
外感病发热不退,又见身黄鲜明如橘色,或伴无汗或汗出不畅,小便短赤等证,必是湿热互结之阳黄。本证未言渴引水浆、腹满,可见病邪不盛,腑气阻滞亦较轻。根据病证的基本性质,治法当取清利湿热退黄,方用栀子柏皮汤。以方测证,从其方要配伍和剂量来看,均提示本证属湿热发黄,热重湿轻的脾胃湿热内阻之证。
【方义】
栀子柏皮汤由栀子、甘草、黄柏组成。方中栀子为主药,性味苦寒,能清泄三焦之热,通利水道,并因性滑利而有通腑功能,然剂量较小,且不配大黄,故泻下力不强。黄柏苦寒、善清下焦湿热。甘草甘温和中,辅助脾胃,恢复正气。三药相配,清热利湿,轻剂去实。本方主治黄疸无表里证,单纯湿热郁滞发黄。临证以身黄发热,心烦懊恼,口渴苔黄,外无头痛恶寒,内无腹满便秘为辨证要点。
【历代论述】
尤在泾:此瘀热而未实之证,热瘀故身黄,热未实,故发热而腹不满。栀子撤热于上,柏皮清热于下,而中未及实,故须甘草以和之。(《伤寒贯珠集·阳明篇下》)
吴鞠通:栀子清肌表,解五黄,又治内烦;黄柏泻膀胱,疗肌肤间热;甘草协利内外。三者其色皆黄,以黄退黄,同气相求也。(《温病条辨》)
【病案分析】
李某,男,21岁。起初脐部周围不适,隐隐作痛,每天稀便3~4次,并未引起注意,第3天自觉症状加重,腹泻带黏液性稀便(未见脓血便),量少,每日约20多次,伴里急后重,脐周隐隐作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体温37.5℃,脉搏80次/分,四肢无力。即投以磺胺脒,按常规服法。第4天大便次数减轻至15次左右,体温正常,其他诸症未见好转,遂改用栀子柏皮汤治疗。仅服1剂,全部症状消失,观察5个多月未见复发[10]。
按语:本案为湿热内蕴、热重于湿之候,湿热下注肠道,故见下利,采用栀子柏皮汤清热利湿、厚肠止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