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术会议,2003年,海口会议)
慢性肾衰竭
1.诊断标准 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包括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致衰竭,肾功能减退可分为四期。
①肾储备能力下降期:假设全部肾功能正常时是100%;则本期肾小球滤过率(GFR)仅为正常的35%~50%(临床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来反映GFR),此期临床上无肾衰竭症状,血肌酐正常。
②氮质血症期:是肾衰竭的早期,GFR减少到正常的21%~35%,血肌酐高于正常值,但低于450μmoI/L,可有多尿和夜尿,并可有轻度贫血,但通常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
③肾衰竭期:当GFR减少至正常的11%~20%,血肌酐为451~707μmol/L,贫血较明显,常有夜尿,等张尿,以及水电解质失调,如轻度或中度代谢性酸中毒,水钠潴留,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一般无高钾血症。可有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④尿毒症期:是肾衰竭的晚期,GFR为正常的10%以下,血肌酐大于707μmol/L,出现尿毒症综合征,出现严重的各系统症状,尤其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更加突出,水、电解质严重失调,常有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
注:血尿素氮(BUN)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作为肾衰竭分期的依据。
2.疗效评定标准 某病人的每月血肌酐倒数和时间(几次不同时日的测定)的连线,可代表该病例的肾功能走向。通过血肌酐倒数(1/Scr)和时间的回归系数分析及回归直线分析,从斜率b值的走向,可观察肾功能损害的发展趋势、回归系数分析,可知在几种方案中,哪种方案的疗效最好,从回归直线分析,可知某一个治疗方案的疗效是否好。
急性肾衰竭
1.诊断标准 ①急性肾衰竭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骤恶化,血肌酐(SCr)水平与日俱增,平均每日增加大于44.2~88.4μmol/L;②急性肾衰竭综合征可由肾前性、肾后性和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引起,其中肾实质性急性肾衰竭,包括有急进性肾炎,肾微细血管疾病,双侧肾大血管阻塞,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因各种病因的治法不同,应予以仔细鉴别,尽早明确诊断,必要时需作肾活检;③急性肾衰竭综合征中以ATN为最常见,ATN可分为少尿型(<400ml/d)和非少尿型(>400ml/d)。如果每日SCr上升>177μmol/L,血清钾上升>1mmol/L,HCO-3下降>2mmol/L,则可拟为高分解代谢型ATN。若病情迅速恶化,应积极治疗,达透析指标时,应积极采用透析疗法抢救。
2.治疗注意事项 早期透析对本病预后能否改善,尚无定论。透析绝对适应证是:有尿毒症的症状(持续呕吐,烦躁,嗜睡),较严重的酸中毒(HCO-3<13mmol/L),高钾血症(>6.5mmol/L)或体液潴留(眼结膜水肿,心音呈奔马律,中心静脉压增高,急性肺水肿等)。中医药配合治疗,如要口服中药,必须注意入液量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一般以中药灌肠治疗较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