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水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物质代谢,并参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电解质在维持细胞内外液量、细胞内外渗透压、体液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内水的容量和分布及电解质浓度都由机体的调节功能加以控制,使细胞内和细胞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等能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为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各脏器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条件。手术、创伤、感染等侵袭使机体无能力进行调节或超出了可能代偿的程度,即会发生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可加重原发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可因重要脏器或组织结构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水代谢失调常见表现为脱水和水过多。电解质失调包括钾、钠、钙和镁的代谢失调。
二、病情判断
(一)水代谢失调
1.脱水
(1)分类:引起脱水的主要原因为摄入不足或水排出过多。根据水和钠丢失的程度不同,分为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①由于胃肠道失液等引起水和钠丢失的程度相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称为等渗性脱水;②由于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呼吸机治疗等饮水不足,或因渗透性利尿等排尿过多、出汗过多等引起失水过多,形成细胞外液高渗性脱水(钠含量>150mmol/L,渗透压<320mmol/L);③等渗性脱水若单纯或主要补充水,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钠含量<130mmol/L,渗透压<270mmol/L)。
(2)脱水的程度:①轻度。口渴、尿少、汗少,失水占体重2%~4%。②中度。皮肤干燥、心率快、直立性低血压、尿少、尿比重升高,失水占体重5%~9%。③重度。低血压、休克、木僵、昏迷、死亡,失水占体重10%~15%。
(3)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指标是判断脱水性质的重要依据,血钠正常为等渗性脱水,血钠偏低为低渗性脱水,血钠偏高为高渗性脱水。
2.水过多
(1)原因:①静脉输液过快,特别是在抢救出血性休克、被迫输入大量晶体溶液时;长时间应用呼吸器引起水的潴留;②内分泌功能紊乱,血管升压素分泌过多;③肾功能不全使尿量减少或无尿。
(2)临床表现:轻者出现头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或运动失调。严重者癫发作,因低钠和低渗血,导致细胞水肿和肺水肿而死亡。
(3)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钠和血渗透压降低,血细胞比容降低,当血清钠<120mmol/L时,有水中毒可能。
(二)电解质失调
1.低钾血症
(1)原因:①钾丢失。禁食、呕吐、腹泻或胃肠减压等钾摄入不足或失钾;因手术、外伤、感染等应激及利尿药的大量使用。②出汗、创面大量渗液、腹腔引流、血液或腹膜透析等失钾。③钾在体内分布异常。静脉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使钾向细胞内转移;严重碱中毒时,钾向细胞内转移;家族性低钾血症周期性瘫痪。
(2)临床表现:①神经肌肉系统的症状。为低钾血症的突出表现。当血清钾<2.5mmol/L出现软瘫,以四肢近端肌肉为最多见,表现为持物费力、腿沉、头抬不起、眼睑下垂,严重者因膈肌软弱无力而形成呼吸困难。②胃肠道症状。有口苦、食欲缺乏、便秘、恶心呕吐。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倦怠,严重者则有精神不振、嗜睡、定向力减退,甚至意识障碍。④循环系统症状。血清钾降低可致心律失常(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偶尔也有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等症状),由于心肌受累而致心脏扩大,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3)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提示有特征性改变。ST段下降,T波低而宽,或伴有U波,Q-T间期延长。血清钾<3.5mmol/L,尿钾测定对分析缺钾的病因有一定帮助。
2.高钾血症
(1)病因:①排钾障碍。肾功能不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醛固酮缺乏症等影响肾远曲小管对钾的排出;长期使用安体舒通利尿药。②钾自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急性酸中毒、血管内溶血、挤压综合征、家族性高钾血症等。③摄入增多。补钾过多,如大量输入储存血及含钾药物(如青霉素钾盐)。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和心脏两个方面。神经肌肉先过度兴奋,而后软弱无力,动作迟钝,严重时可有声音嘶哑、说话费力和呼吸困难等。心脏方面可有完全性传导阻滞,如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血清钾>9mmol/L时,心脏停搏于舒张期而死亡。
(3)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高耸T波,Q-T间期变短,P波和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心脏停搏。血钾>5.5mmol/L。
3.低钠血症
(1)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的丢失,为临床最常见的导致低钠血症的原因,常见如腹泻、呕吐、胃肠胆道等造口及胃肠吸引等。②大量出汗或大面积烧伤导致钠的大量丢失。③肾性失钠。当肾小管损害时,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功能下降,钠可随大量的尿排出。④严重创伤或烧伤后细胞膜钠、钾泵功能发生障碍,致钠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引起低钠血症。
(2)临床表现:其症状呈抑制状态,如恶心、表情淡漠、嗜睡、易激动、视物模糊、肌肉痛性痉挛(反射性),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昏迷。
(3)实验室检查:血清钠<135mmol/L。
4.高钠血症
(1)病因:①水分补充不足。如高渗性脱水,因饮水不足或排出过多可引起高钠血症。②渗透性利尿。创伤应激、超高代谢等因素,可使血糖和尿素氮升高,导致血钠的升高。③全身性严重感染。机体产生大量的溶质性物质及高血糖,由于溶质性利尿使水分大量丢失致高钠血症,这种高钠血症常提示病情比较严重。
(2)临床症状:呈一系列兴奋表现,如烦躁、谵妄、肌张力增高、惊厥、血压升高、昏迷,甚至死亡。
(3)实验室检查:血清钠>150mmol/L。
5.镁代谢失调 以低镁血症较常见。
(1)原因:①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长期输入无镁液体、小肠上段切除导致吸收不良;②肾排出增多,如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酮症。
(2)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肉震颤、手足抽搐、反射亢进等类似低钙的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谵妄、精神失常、定向丧失、幻觉、惊厥、昏迷等。可出现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动过速。
(3)实验室检查:血清镁<0.7mmol/L,24h尿镁排出<1.5mmol/L。
三、急救措施
(一)水代谢失调
1.脱水 除病因治疗外,脱水的治疗主要是液体治疗。等渗性脱水应补充含盐溶液;低渗性脱水除补充盐溶液外,必要时还要补高渗盐溶液;高渗性脱水应补不含盐的葡萄糖溶液。
2.水过多 轻者只须限制水分,使用溶质性利尿药。重症者可静脉缓慢滴注3%~5%氯化钠注射液,成人剂量不得超过400ml。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脑水肿和肺水肿。急性肾衰竭者,给予透析。
(二)电解质失调
1.低钾血症 尽量让患者进食或口服钾盐。每日尿量在500ml以上时才允许静脉补钾,3~5g氯化钾加入到1 000~1 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小时不超过1g氯化钾。
2.高钾血症
(1)应立即停止钾盐和各种药物的应用。
(2)纠正酸中毒,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及由肾排出。可用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注射液。
(3)促进钾的排泄。静脉注射或口服呋塞米,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
3.低钠血症 轻度的低钠,可静脉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 000ml即可纠正。如已发生低血容量性(低钠)休克,应紧急补充足够的等渗盐液和胶体溶液。钠的补充可根据血钠的变化计算钠缺乏量:钠缺乏量(mmol/L)=[正常血钠-患者血钠(mmol/L)]×体重(kg)×0.6。先补入计算量的1/2,按1g氯化钠相当于17mmol/L的钠离子折算成氯化钠克数,计算成等渗或高渗盐的毫升数。
4.高钠血症
(1)补充水分:水分不足量的计算:不足量(L)=[体重(kg)×0.6]×[1-正常血钠(mmol/L)/实际血钠(mmol/L)]
先补计算量的1/2,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首选。
(2)应用排钠型利尿药:如呋塞米,血钠>180mmol/L时,应做透析治疗。
5.低镁血症 重症者须静脉滴注10%硫酸镁(10%硫酸镁3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12~24h滴入),10%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对于长期禁食或胃肠减压者,每日补充镁盐,可有效预防低镁血症的发生。
四、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正确指导脱水患者饮水,每天2 000~3 000ml,等渗脱水者先饮糖水后淡盐水,低渗性脱水者饮淡盐水后糖水。
2.正确、及时记录24h出入量,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生命体征
(1)体温:体温过低,提示总体液量不足或低钠。高热则水分不足或高钠。患者肢体冷,提示有效细胞外液过少,总体液量严重不足。
(2)脉搏:注意观察脉率、脉律和脉力。脉搏弱、快,表示严重缺钾或循环体液明显减少。
(3)呼吸:气短、急促提示体液过多,呼吸浅可能为高钾血症。湿性啰音则体液过多,肺水肿。
(4)血压:血压低提示低钠血症,血容量不足,血压高细胞外液过多。
2.浅表静脉 去枕仰卧位时颈静脉应充盈,不充盈表示血容量不足。手抬高至肩的高度,手背静脉应在3~5min排空,否则表示血管内体液过多。
3.皮肤与黏膜 当体液不足时,皮肤干燥、无弹性。皮肤有凹陷性水肿表示细胞外液的组织间液过多。
4.尿 ①尿比重:尿比重≤0.010,提示低钠血症、严重的低钾血症;尿比重>1.030,提示高钠血症。②尿量:正常尿量每小时60~100ml。每小时尿量<30ml,提示血容量不足、低钠血症、高钾血症。
(三)补钾治疗的护理
1.正确选择补钾途径。只能口服或静脉滴注进行补钾,严禁静脉推注10%氯化钾。
2.快速补钾或补钾量大时,应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观察精神状态、肌肉张力、腱反射、胃肠道功能等,及时了解补钾后的效果。
3.见尿补钾,尿量<500ml/d,不宜补钾。
4.严格控制补钾速度和浓度。一般用10%氯化钾3~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 000~1 500ml静脉滴注,每日补钾量在7.5~15g,每小时不超过1g。
(四)补液治疗的护理
1.液体治疗方案的拟定 一般按以下简易公式计算:当日补液量=当日基础需要量+已丢失量的一半+当日额外丢失量。
(1)当日基础需要量:成人为2 000~2 500ml,应补等渗电解质溶液500ml,其余补5%或10%葡萄糖水。
(2)已丢失量:按是否有呕吐、腹泻、消化道吸引、瘘、胸腔积液、腹水或创面渗出等,结合体重,分析水、盐代谢紊乱的体征和有关的化验结果,全面考虑所丢失的量和质,从而得出有关补给液体的质和量。在补液的第1日,先补给已丢失量的1/2。按治疗反应和逐日预测,在后续的数日(一般2~3d)补给余量。
(3)当日额外丢失量:常难以确切估计,需在治疗和观察中逐步调整。①胃肠道失液:按所失液体性质补给。②创面渗液:补给等渗平衡液,或以等渗碱性溶液按2∶1补给。失液多者可适当补给血浆或人血白蛋白。③高热时,体温超过38℃以上,每升高1℃,应增补5%~10%葡萄糖水200~250ml。出汗:一般量为500~1 000ml,可补给葡萄糖注射液和等渗盐水;气管切开者失水在500~700ml,可用5%~10%葡萄糖注射液补给。
2.正确选择补液途径 大量补液常需两路通道同时进行,必要时可经中心静脉插管补液,便于大量灌注液体及测定中心静脉压。
3.合理安排液体治疗顺序 可以参照如下顺序:①维持血容量;②维持胶体渗透压;③调整酸碱平衡;④保持总渗透压;⑤补充失钾;⑥补充钠、钾和氯等电解质;⑦保证供给热量。
4.正确控制输液速度 一般成人补液速度为每分钟60~80滴,即每小时250~400ml。休克、大面积烧伤早期患者,常需要大量快速补液,甚至采用加压输液。遇有心肺功能和肾功能障碍者,应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容量,以防液体超负荷,引起心肺功能衰竭。
5.加强输液巡视 严密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输液滴速是否适宜以及输液瓶内溶液量等,及时记录输液卡(图1-38)。
图1-38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救护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