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炎症。其中以血源性骨髓炎最为严重和常见。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早期,炎症局限于骨内时,在骨端部有肿胀、疼痛及压痛;三四日后,骨膜下脓肿形成,肿胀及疼痛加重。病程中期,骨膜下脓肿如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后,疼痛减轻,但肿胀及压痛更重,皮肤红、热,有波动感。否则,会贻误抢救、治疗时机,有时会危及生命。
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炎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80%)和溶血性链球菌(约占10%)。感染途径为:细菌从其他感染灶经血行到达骨组织,引起骨髓炎,称血源性骨髓炎;细菌从局部伤口直接侵入骨组织,如开放性骨折感染后所发生的骨髓炎;从邻近软组织感染蔓延而来。其中以血源性骨髓炎最为严重和常见。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胫骨和股骨发病率最高,约占60%,其次为肱骨及桡骨。本病发病急骤、突然,先有菌血症现象,即全身软弱,乏力,战栗,高热,体温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可达39~40℃,心跳、脉搏加快。发病早期,炎症局限于骨内时,在骨端部有肿胀、疼痛及压痛;三四日后,骨膜下脓肿形成,肿胀及疼痛加重。病程中期,骨膜下脓肿如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后,疼痛减轻,但肿胀及压痛更重,皮肤红、热,有波动感。病程后期,脓肿穿破皮肤排出,体温下降,局部疼痛及肿胀减轻,但伤口经久不愈,有可能转化成慢性骨髓炎。
一个病情严重、高热的儿童,伴有肢体,特别是小腿或大腿疼痛、肿胀及压痛时,就应考虑到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可能,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作为医生,不应等待血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及X线骨破坏、死骨等征象的出现。否则,会贻误抢救、治疗时机,有时会危及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