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特色词表的构建
5.3.1 农史地名表
农史研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地域的角度组织农史文献,有助于区域农业史的研究。现在,对文献中地点的标引多以《中图法》的“世界地区表”和“中国地区表”作为标准。这两个表,尤其是“中国地区表”以行政区划作为划分依据,并不完全适用于农史研究中的地域划分。如“江南地区”、“淮河流域”、“河湟地区”等与现代行政区划中的地名无法形成对应关系,使用现代的行政区划地名表又难以准确地标识出农史文献中的地理概念。但考虑到现代用户已经适应了现在的行政区划,检索农史相关文献时会从现代区划角度去检索,比如“山东省的历代农业生产情况”。
因此,综合各方需求,在编制农史地名表时,既要考虑地域的古今划分,又要考虑自然区划和行政区划的结合,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提出如下方案:主体划分仍按照“中国地区表”的地域划分,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并将相应的一些历史地名添加到相应的省份中,进行古今地名的关联。最终形成一个同时适用于古今农业区域历史文献的标引、检索和浏览的农史地名表。
5.3.2 农史时代表
时代是农史研究另一个鲜明的特征,因此有必要从时代的角度来揭示农史研究的内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以农立国,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烙上时代的印记。因此,从时代角度出发,可以纵观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可以纵向比较历朝历代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情况。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的农业历史,理所当然,以中国的历史纪年来组织农业历史信息资源。
中国历史年代表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统一的年代划分,一般按照社会性质划分出大的框架,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然后再按照朝代划分,有的甚至在朝代下再按年号细分。考虑农史信息资源组织的需要,明清时期农业历史是农史研究重心,文献数量多,年代也划分得较为细致,因此明清以前按照朝代划分,明清时期则细分到具体的帝王年号。
本词表一方面用于按年代组织农业历史文献资源,另一方面用于文献中年代的自动标引和智能检索。从自动标引角度看,为了满足农史文献抽词标引的要求,应尽可能列出时代名词,以免漏标;从智能检索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时代词汇检索的后控制,提高检准率,需要将表示某一朝代的多种不同词汇汇集,并规范到具体的标目下。如“商”、“商朝”、“商代”、“商王朝”、“殷”、“殷代”、“殷商”等,表示的都是一个时间概念,不同的作者在撰写相关文献时有自己的用词习惯,如果基于字面上的时代组织,“殷代的农业生产”和“商朝农业生产”,就不会按照时代聚合到相应的朝代下去了。因此,有必要将时间同义词加入农史时代表中,用于文献的组织和检索控制。
标识符号可以消除字面上的歧义,因此,农史时代表的编制设计采用编号法为每一个时代进行编号。分成如下五个大的时代划分:
在各个大的时代划分下再按照朝代划分,形成如图5-3所示的一个树状的农史时代表。
图5-3 农史时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