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成功的关键。若能在本病发病3日内作出诊断并予治疗,效果最佳,因为此时炎症尚局限于骨内。若脓肿发展至骨膜下时,治疗还来得及,因脓肿小,预后尚好。若脓肿扩大,大块骨坏死则疗效较差。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两方面。
(1)全身治疗:一是抗生素的应用。首先选用对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如在3日内无明显疗效,应及时更换抗生素。尽早培养出致病菌种,以便有的放矢地选择敏感抗生素。切忌停药过早,防止急性炎症复发或转变为慢性骨髓炎。二是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输液可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酸中毒。要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必要时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液,增强抵抗力。适当应用镇静、镇痛及解热药物。
(2)局部治疗:在抗生素应用12~24小时后,应尽快处理局部病变。这样,不仅可迅速改善全身情况,而且是防止转为慢性脊髓炎和防止大块死骨形成的关键。切开引流,排出脓液,是常用且有效的办法,可减少发生败血症的机会。抬高患肢,用石膏、夹板固定或牵引方法,使患肢充分休息,减少炎症扩散,减轻肌肉痉挛与疼痛,防止畸形及病理性骨折等。
西医要治疗慢性骨髓炎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病灶的彻底清除和引流通畅,这要靠手术去解决;二是有效地提高局部病灶的抗生素浓度。抗生素的使用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选择抗生素的原则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筛选结合临床验证,采用最有效的抗生素。由于慢性骨髓炎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故一般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理想的抗生素治疗,是关键所在。近年常选用耐药的半合成青霉素制剂,如苯唑西林(苯唑青霉素)、复方阿莫西林(奥格门丁)和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较好疗效,如头孢曲松(头孢三嗪)、舒哌酮(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等。此外,还可选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类及利福平等。这些抗生素除用于静脉或肌内注射外,还可用于局部。从某种意义上说,局部用药的效果更好,因为局部用药可使病灶内抗生素的浓度比全身用药高出数倍至数十倍。局部用药的方式有病灶清除抗生素溶液冲洗和局部药物散布;病灶内留置药物链;间歇性动脉加压灌注或静脉加压灌注抗生素。特别是闭合性持续冲洗、吸引法,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推崇的方法,其治愈率高,疗程短。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联合运用抗生素,从而达到协同和累加的抗菌作用,更快更好地控制感染。联合用药还可防止或延迟耐药菌株的产生。在抗菌药物的治疗中,不仅重视其疗效,还应警惕其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疗程、合并用药、肝肾功能、年龄体质等密切相关,主要防止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和细菌耐药性等。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就会发展为慢性骨髓炎。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间断低热;局部肿痛;或有窦道,经久不愈,也可时愈时发,时开时闭等。慢性骨髓炎不易愈合的主要原因是有感染的骨腔、死骨或异物存留、硬化瘢痕及窦道等。故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需采用手术治疗,方可治愈。常用病灶清除术、病灶切除术和封闭石膏疗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