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患者运用药物敷贴法,能舒筋通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炎镇痛,并可调畅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改善和缓解腰腿痛症状。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1)腰腿痛散:附片、肉桂、干姜、细辛、皂角刺、川芎、苍术、独活、冰片、威灵仙、土鳖虫、全蝎、羌活各10克,红花、川椒各30克,麻油适量。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每穴取药10克,用麻油调成糊剂,放于8平方厘米胶布中贴于腰眼、肾俞、脾俞穴位,每日1次,6日为1个疗程。本药适宜于风、寒、湿三气形成的腰腿痛。
(2)杜仲膏:杜仲、甘草各等份,醋适量。将杜仲、甘草研末,以醋调和。先用热毛巾将患部擦干净,再把药膏敷贴于阿是穴处,外用玻璃纸和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本药适宜于各种腰腿痛。
(3)伸筋膏:生马钱子、透骨草、生穿山甲、汉防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细辛、独活、生草乌、五倍子、肉桂、枳实、牛蒡子、血余、干姜各10克,全蝎、威灵仙、生大黄、泽兰叶、僵虫、防风各15克,当归尾30克,蜈蚣4条,功劳叶、甘遂各20克,黄丹1000克,麻油2000克。上药用麻油2000克煎枯,过滤去渣,再熬油至滴水成珠,下黄丹1 000克搅匀即成。将药膏摊于牛皮纸上,贴肾俞、阿是穴穴位上,3~5天换药1次。本药适宜于慢性腰脊痛及腰部软组织挫伤后遗留疼痛。
(4)轻证腰腿痛膏:生川芎15克,甘草9克,食盐少许。混合捣融成膏。将药膏摊于肾俞、腰眼穴位上,覆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换。本药适宜于各种原因引起腰腿痛,寒痛最宜。
(5)重证腰腿痛膏:生姜汁150克,黄明胶90克,乳香末6克,没药末9克,川椒末12克,白芍30克,麸皮300克,醋适量。将生姜汁、黄明胶、白芍入锅加热,再放乳香,没药,熬5分钟后取下放在沸汤上炖,以柳条不停搅动。成膏后加入川椒末搅匀,离汤取下锅,待温时,以牛皮纸摊贴,每张约6平方厘米。取摊成的膏药贴肾俞、腰眼、脾俞穴,以醋炒麸皮,布包放膏药上熨之,5~7日取下,穴位起小疱为度。本药适宜于各种腰腿痛,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天则痛剧,舌苔白腻,脉沉而濡。
(6)热敷散:刘寄奴、透骨草、伸筋草、五加皮、地骨皮、白鲜皮、桂枝、独活、秦艽各120克,艾叶210克,天花粉、川乌、草乌、红花、麻黄、干姜、狼毒各90克,桑枝、木瓜各300克,牛膝150克,硫黄、轻粉、黄丹各60克,大皂角600克。混合上药研为粗末后,500克装1袋。每袋药加葱100克,醋250克,分装在2个宽10厘米、长2厘米的布袋内,缝上袋口后蒸1小时,取出1个待用。敷于患部时,先用一块温水毛巾,拧干后双层放于患部,然后将蒸过的布袋敷在上面,每隔10~30分钟与蒸锅内药袋交换,共敷1~2小时,每日1次。每1药袋可重复用4天,4天后如前法另装新药再敷。8次为1个疗程。本药适宜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
(7)马钱子止痛膏:马钱子2克,白芍10克,何首乌15克,麻油适量。将马钱子、白芍、何首乌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成膏状涂于腰部疼痛明显处。本药适宜于各种实证腰腿痛,腰腿痛剧烈者。
(8)麻腰丹:附子尖、乌头尖、天南星、朱砂、干姜各3克,雄黄、樟脑、丁香、麝香各1.5克。上药研为末,制蜜丸如桂圆大。每次1丸,用姜汁化开如厚粥,用微火烘热,涂于腰腿痛处,若见腰热如火最妙。每3日1次。本药适宜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以寒湿腰腿痛效果最好。
(9)吴茱萸止痛膏:吴茱萸5克,五灵脂20克,米醋适量。将吴茱萸、五灵脂分别研成细末,混匀备用。取适量药末加米醋调成膏糊状,敷于腰眼及阿是穴。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贴敷4~8小时。本药适宜于各种腰腿痛患者。
(10)川乌止痛膏:制川乌150克,食盐100克,米醋适量。将制川乌研成细末,与细食盐混匀后备用。取药末25克,加米醋调成膏状,敷于阿是穴。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本药适宜于腰腿痛明显者,对寒湿型腰腿痛患者尤为适宜。
药物敷贴时一定要注意调节药物的干湿度,过湿容易使药糊外溢;太干不仅容易脱落,而且不利于局部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一般以药糊为稠厚状、有一定的黏性为度。同时贴敷的药物应具有一定的温度,一方面可以防止腰部受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皮肤、组织对药物的吸收,使患者易于接受。对伤湿止痛膏过敏者,忌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敷药后局部出现皮疹、水疱等反应者,应停止外敷,并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给予适当处理,以防感染等。有皮肤过敏史及皮肤破损者也不宜使用敷贴法。药物敷贴法要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选药敷贴,重症腰腿痛患者应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应用。伴有出血倾向性疾病等不宜使用敷贴治疗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