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防风通圣丸(浓缩丸、大蜜丸)
【药物组成】 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
【方义分析】 本方由17味药物组成。本方是常用的表里双解剂,具有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之功。方中以防风、荆芥穗、麻黄、薄荷为主药,辛温辛凉共用,疏风解表,使风邪从表而解;并以大黄、芒硝泄热于下,配伍栀子、滑石泻火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共为辅药;在上药解表通里的基础上,佐以桔梗、石膏、黄芩、连翘清解肺胃之热,此则上下分消,内外通治;当归、川芎、白芍和血祛风,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谓,使风去而正不伤;白术健脾燥湿,令通利而不伤中。使以甘草缓急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之功。诚如王旭高所言:“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神耳。”
【临床运用】 本方是解表、清热、攻下并用的成药,主要用于外感风邪、内有蕴热之表里俱实的病证。
1.感冒 由于外感风邪、内有蕴热,导致表里俱实。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头晕,目赤睛痛,口渴咽痛,胸膈痞闷,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等,可用本方治疗。
2.疮疡瘾疹 凡因内蕴湿热,复感风邪,使风湿热毒之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发为疮疡肿毒,或为丹斑瘾疹。症见恶寒壮热,头痛口渴,便秘尿赤,肌肤疮疖肿起,或见丹斑瘾疹,瘙痒难忍等。西医之湿疹、荨麻疹、痤疮、神经性皮炎、多发性疖病等具有上述症状者,可选用本方。
3.肠风、痔瘘 风湿热邪,蕴于大肠,导致肠风下血,大便秘结不畅,或痔疾瘘疮,或痛或痒等亦可用本品治疗。
【制剂与规格】 ①水丸:20粒为1克;②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6克;③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①水丸:成人一次6克,一日2次,儿童酌情服成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量;②浓缩丸:一次8丸;③大蜜丸:一次1丸。
【注意事项】 体弱便溏者慎用,孕妇忌服。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配方来源】 《宣明论方》。四川省药品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462页、2010年版719页。部颁17册78页、11册69页。
【参 考】 ①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获效[四川中医,1996,14(3):42];②治疗痤疮获效(实用中医药杂志)。
☆广东联康药业有限公司
66.芎菊上清丸(颗粒、片、大蜜丸)
【药物组成】 羌活、川芎、白芷、菊花、连翘、蔓荆子(微炒)、薄荷、防风、荆芥穗、藁本、黄芩、黄连、栀子、桔梗、甘草。
【方义分析】 本方由15味药物组成。头痛眩晕,多由于肝肺胃热盛,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所致。巅顶之上,唯风药可以到达,故用辛散上行之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川芎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共为主药。菊花、连翘、蔓荆子、薄荷、防风、荆芥穗、藁本疏散上部之风邪,协助主药,以增强解表散风止痛之效,共为辅药。黄芩、黄连、栀子清泻内热积火,又可监制以上辛散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为佐。桔梗载药上行头面,清宣肺热,甘草调和诸药,共以为使。全方辛温、辛凉、苦寒并用,有疏风清热止痛之功,对内热炽盛、感受风邪,上扰清窍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疾病,极为合适。
【临床运用】 本方系表里兼顾之祛风清热止痛剂,多用于治疗偏正头痛、头目眩晕、鼻渊脑痛,风火牙痛等疾患,运用本药的基本指征为:头痛、头晕、目眩,鼻塞,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这些指征体现了肝肺胃内热积火,风邪外袭,循经上扰之病机,所以应用甚广。
1.偏正头痛 表现为头痛、眩晕、恶风,鼻塞流涕,口苦咽干,或目赤耳鸣,舌苔薄白黄,脉弦数或弦紧数。西医之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以及感冒头痛等,有以上表现者属此范围。
2.眩晕 头晕,目眩,或鼻塞流涕,耳鸣,咽喉不利,口苦咽干等。西医之神经官能症等,有以上症状者可用本药。
3.鼻渊 鼻流清涕,或浊涕,喷嚏,或鼻塞,或兼头痛,头目不清,口苦咽干等。西医之鼻窦炎、副鼻窦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有上述表现者,可按此辨治。
4.风火牙痛 牙痛龈肿,遇冷热尤甚,牵引头痛,兼头晕、口苦,舌苔薄白黄,脉弦数,西医之类症性牙周病等,见以上表现者,可用此药。
【制剂与规格】 ①水丸:每百粒重6克;②颗粒剂:每袋10克;③大蜜丸:每丸重9克;④片剂:片芯重每片0.25克或0.3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①水丸:每服6克,一日2次;体虚者及小孩酌减;②颗粒剂:一次10克;③片剂:一次4片;④大蜜丸:一次1丸。
【注意事项】 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
【配方来源】 《北京市中成药规范》1968年版。中国药典2000年版442页、2010年版675页、676页。部颁11册64页、8册63页、11册63页。
67.柴连口服液
【药物组成】 麻黄、柴胡、广藿香、肉桂、连翘、桔梗。
【方义分析】 本方由6味药物组成。方中柴胡辛苦微寒,能疏表散热,为主药。辅以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藿香化湿和中止呕,以解外寒内湿;连翘苦寒清热,助主药以疏散风热。佐以肉桂散寒止痛、温经通脉,桔梗宣肺化痰止咳。诸药合用,辛温兼辛凉,清散相结合,共奏解表清热、化湿和中之功。
【临床运用】 本方为表里双解剂,辛凉与辛温并用,但主要适用于感冒中之风寒或风寒挟湿证,其临床指征为: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头痛身困,鼻塞,流涕,咳嗽,咯白色黏痰,咽干或兼有脘闷,不欲饮食,时时泛呕,舌苔白腻,脉象滑数带有弦象。
【制剂与规格】 口服液。每支10毫升。
【用法与用量】 饭后半小时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或遵医嘱;孕妇慎用。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配方来源】 WS-020(Z-006)-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