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热抗病毒剂(卫气同病证)

清热抗病毒剂(卫气同病证)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品是常用的清热透表、散瘟解毒的成药之一。其基本用药指征为:发热,咽痛,头痛,口干口渴等。西医之感冒或流行性感冒而见上述表现的可选用本药。其临床应用指征为:外感时邪疫毒,发病迅速,卫气同病。有上述症状者,均可辨证用药。风热感冒,非“卫气同病”者勿用,以防引表邪陷入气分,加重病情,使病情复杂化,损害正气。赤芍苦寒,有清热化瘀止痛之功,为使药。三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之效,并均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73.时疫清瘟丸

【药物组成】 金银花、连翘、羌活、荆芥穗、白芷、防风、柴胡、葛根、薄荷、黄芩、蓼大青叶、淡竹叶、桔梗、牛蒡子、淡豆豉、天花粉、川芎、赤芍、玄参、甘草、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

【方义分析】 本方由23味药物组成。本品是常用的清热透表、散瘟解毒的成药之一。方中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药,用以清热解毒、疏散上焦风热。辅以黄芩、大青叶、淡竹叶、薄荷、牛蒡子、桔梗、天花粉、淡豆豉,加强其清热解毒的作用,又能利咽消肿。特别是加入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其清瘟解毒的作用倍增。本方还辅以荆芥穗、防风、白芷、羌活、柴胡、葛根等辛温或辛平药物,加强其疏解表邪的作用,使风热之邪从外而解。川芎、赤芍、玄参、水牛角浓缩粉凉血活血解毒,又可消斑。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清瘟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

【临床运用】 本品常用于感受温热之邪引起的重症,或瘟疫初起出现的一些病证。其基本用药指征为:发热,咽痛,头痛,口干口渴等。具体应用于:

1.外感重症 症见身热头痛、咽喉肿痛、口干口渴、周身倦怠、无汗身痛等,舌质偏红、脉象浮数。西医之感冒或流行性感冒而见上述表现的可选用本药。

2.喉痹、乳蛾、痄腮 表现为咽喉肿痛、口渴口干、恶寒发热、舌质红、脉象浮数等症。西医之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腮腺炎等有类似表现者可用本品治疗。

【制剂与规格】 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1~2丸,一日2次。儿童酌服半丸~1丸。用鲜芦根汤或温开水送下。

【注意事项】 禁辛辣油腻食物。

【配方来源】 北京市药品标准(1980年)。部颁7册76页。

74.清热解毒口服液(片、软胶囊、注射液)

【药物组成】 生石膏、知母、甜地丁、金银花、麦冬、黄芩、玄参、连翘、龙胆草、生地黄、栀子、板蓝根。

【方义分析】 本方由12味药物组成。外感风温,卫气同病,治疗当以清热透表,散温解毒为主,故本方以石膏、知母清气分实热,生津除烦,为方中之君药;配以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甜地丁清瘟解毒,表里双解,其效更佳,为方中之臣药;栀子、黄芩、龙胆草清泻里热,凉血解毒;麦冬、玄参、生地黄,清热生津,利咽喉,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散瘟,解毒利咽,生津止渴之功。善治各种热性病。

【临床运用】 本方适用于外感时邪,内有蕴热之证。运用本方指征为:身热汗出,头痛身痛,心烦口渴,微恶寒或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或洪大等。主要用于感冒等病。其临床应用指征为:外感时邪疫毒,发病迅速,卫气同病。症见高热,微恶寒,心烦,口渴,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咳嗽声哑,汗出,身倦乏力,舌红,苔黄腻,脉洪数。用此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西医之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有上述症状者,均可辨证用药。

【制剂与规格】 ①口服液:每支10毫升,或每瓶60毫升;②注射液:每支2毫升;③软胶囊:每粒装1.2克。

【用法与用量】 ①口服液: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②片剂:一次4片;③注射液:肌内注射,一次2~4毫升;④软胶囊:一次2~4粒。

【注意事项】 阳虚便溏者不宜使用。风热感冒,非“卫气同病”者勿用,以防引表邪陷入气分,加重病情,使病情复杂化,损害正气(免疫功能)。

【配方来源】 河南省药品标准(1984年)。中国药典2000年版592页、2010年版1126页。部颁20册319页、17册244页。WS-022(Z-022)-2000。

75.清瘟解毒丸(片、膏)

【药物组成】 葛根、柴胡、羌活、白芷、防风、川芎、黄芩、大青叶、牛蒡子(炒)、连翘、赤芍、玄参、天花粉、桔梗、淡竹叶、甘草。

【方义分析】 本方由16味药物组成。时疫感冒多由外感瘟毒疫邪而致,治疗多取表里双解之法。方中葛根、柴胡解肌退热,为主药;羌活、白芷、防风疏风解表,透邪外出,川芎活血祛风,共为辅药;黄芩、大青叶、牛蒡子、连翘、赤芍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玄参、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淡竹叶清热除烦,桔梗宣肺止咳,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清热解毒、驱邪透表之功。

【临床运用】 本方为表里双解之剂。运用本丸的基本指征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口渴咽干,咽喉肿痛,两腮赤肿,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临床多用于治疗:

1.时疫感冒 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口渴咽干,四肢酸痛,脉浮数。西医之流行性感冒,见上述表现者,可用本丸治疗。

2.痄腮 表现为两腮赤肿疼痛,发热,头痛,舌苔偏腻,脉弦滑数。西医之流行性腮腺炎,见上述症状,可用本丸治疗。

3.乳蛾 表现为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吞咽时疼痛、全身酸痛、脉浮数。西医之急性扁桃体炎,见以上表现者,按此辨治。

【制剂与规格】 ①大蜜丸:每丸重9克;②水蜜丸:每120丸重12克;③片剂:每片0.3克;④膏剂:瓶装。

【用法与用量】 口服。①大蜜丸:成人一次1~2丸,一日3次;7岁以上小儿服成人二分之一量;3~7岁服成人三分之一量;②水蜜丸:一次12克;③片剂:一次6片;④膏剂:一次15g。

【注意事项】 忌生气恼怒。

【配方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2010年版1136页。部颁2册256页、8册176页。

76.抗感颗粒(口服液)

【药物组成】 金银花、赤芍、绵马贯众。

【方义分析】 本方由3味药组成。方中金银花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为主药;贯众苦寒,善清气分血分之热毒,为辅药。赤芍苦寒,有清热化瘀止痛之功,为使药。三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之效,并均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临床运用】 本方为清热抗流感剂,适用于风热病邪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其临床指征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全身酸痛乏力,舌质红赤,舌苔黄,脉象数。

【制剂与规格】 ①颗粒剂:每袋装10克;②口服液:每支装10毫升。

【用法与用量】 ①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②口服液: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注意事项】 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配方来源】 中国药典2000年版474页、2010年版759页。

77.金莲清热颗粒

【药物组成】 金莲花、大青叶、生石膏、生地黄、玄参、知母、苦杏仁(炒)。

【方义分析】 本方由7味药组成。方中金莲花、大青叶清热解毒,为主药;辅以生石膏善清肺胃气分之实热,易除烦止渴;佐以生地黄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玄参、知母清热散火、凉血解毒、利咽消肿,杏仁降肺气止咳。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利咽生津之效。

【临床运用】 本方为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剂。适用于外感热证,临床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可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咽炎等病症。

1.流行性感冒 发热重,恶寒轻,头痛身痛,咽干痛,口干口渴,恶心,咳嗽,痰黄稠,大便干,舌质红赤,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2.急性咽炎 发热,微恶风寒,咽喉肿痛,口干口渴,咽食不利,舌质红赤,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制剂与规格】 颗粒剂。每袋装5克、2.5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1袋,一日4次,高热时每4小时服1次;小儿1岁以下,一次半袋,一日3次,高热时一日4次;1~15岁,一次半袋至1袋,一日4次,高热时每4小时服1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孕妇及虚寒泄泻者不宜服用。

【配方来源】 WS-263(Z-44)-93。转正12册39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829页。

78.双清口服液

【药物组成】 温郁金、金银花、连翘、广藿香、知母、大青叶、生地黄、桔梗、甘草、石膏、蜂蜜、山梨酸钾。

【方义分析】 本方由12味药物组成。方中金银花味甘气寒,功善清热解毒,兼可透散表邪;连翘味苦气微寒,能透肌解表,清热祛风,又善清热解毒,连翘心尚能清心热,故与金银花相须为用,共为主药;藿香芳香化湿和中,石膏、知母辛甘性大寒而质不燥,大清阳明气分之热,且清泄里热亦兼透散;大青叶味苦气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以清血分之热毒;郁金味辛性寒,入血分而清热凉血,入心经而能清心开窍,共为辅药;桔梗宣畅肺气,利咽开音,其性轻浮,载药上行,直达病所;甘草、蜂蜜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解表邪、清热解毒之功。

【临床运用】 本方为清热解毒解表剂,适用于风温犯肺,肺热内蕴,卫气同病。临床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咳嗽,痰黄,头痛,舌红苔黄或兼白,脉浮数或滑数。热性感冒、急性气管炎与肺炎初期多见此证,可用此药辨治。

【制剂与规格】 口服液。每支10毫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支,一日3次。

【注意事项】 孕妇、虚寒便溏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配方来源】 WS-045(Z-006)-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