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柴胡、白芍、枳实、黄连、川楝子、清半夏、陈皮、吴茱萸、莪术、瓦楞子、蒲公英、甘草。
【方义分析】 方中以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黄连苦寒燥湿,清泻肝胃之火,降逆止呕,共为主药。辅以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以敛阴和阳,条达肝气,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散阴血之弊,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陈皮、半夏健脾祛湿,和胃止呕,瓦楞子制酸止痛。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以加强柴胡疏畅气机,升清降浊之功,与白芍相配,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莪术行气活瘀,助消化消积滞,蒲公英清热解毒而散结,吴茱萸辛热,入肝降逆,和调肝胃,并佐制黄连、蒲公英之寒,引热下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诸药配伍,共奏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之功。
【临床运用】 本方系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之剂。临床用于肝胃郁热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运用本方的指征为:脘胁满闷,灼热疼痛,烦躁易怒,嗳气呃逆,吐酸嘈杂,脘胀纳呆,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等。
1.反流性食管炎 表现为脘胁满闷,灼热疼痛,烦躁易怒,吐酸嘈杂,呃逆嗳气,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等,辨证为肝胃郁热证,可用本方治疗。
2.功能性消化不良 表现为胸脘胀痛,吐酸嘈杂,纳差嗳气,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数等。证属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可用本方治疗。
【制剂与规格】 胶囊。每袋装0.4克。
【用法与用量】 饭前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等物。脾虚便溏者慎用或遵医嘱。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
【配方来源】 WS-334(Z-071)-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