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诸药合用,燥湿涤痰,健脾理气,标本同治,使脾运健,湿痰除,各证自愈。临床可用于中脘停痰,流滞经络四肢或上犯于肺所致的各种病症。临床运用本药的基本指征为:臂痛难举,痰核及咳喘,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或濡缓等。久病不愈,治痹诸药无效,可选用本丸涤痰通络。西医之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有上述表现属之。
【药物组成】 茯苓、半夏(姜制)、枳壳(炒)、玄明粉、生姜。
【方义分析】 痰之为病无处不到,胸膈胃肠,经络四肢皆可有之,其病除咳嗽喘促外,尚可因湿痰流注经络、四肢而见痰核,臂痛难举,甚则浮肿等症。本方半夏燥湿化痰为君,茯苓健脾渗湿为臣;佐以枳壳理气宽中,使气顺痰行,玄明粉软坚润下,推陈涤垢以去痰结;使以生姜制半夏之毒,并辛散聚结之痰饮。诸药合用,燥湿涤痰,健脾理气,标本同治,使脾运健,湿痰除,各证自愈。
【临床运用】 本方为燥湿理气、涤痰通络之剂。临床可用于中脘停痰,流滞经络四肢或上犯于肺所致的各种病症。临床运用本药的基本指征为:臂痛难举,痰核及咳喘,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或濡缓等。
1.痹证 表现为筋脉拘急,遍身疼痛或臂痛难举,甚则局部肿胀、麻木,舌苔白腻,脉象濡缓。久病不愈,治痹诸药无效,可选用本丸涤痰通络。西医之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有上述表现属之。
2.咳嗽 表现为咳嗽痰多,胸脘满闷,大便不畅,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西医之慢性支气管炎有上述表现属之。
【制剂与规格】 水丸。12粒重1克,每袋重18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便溏者勿服。
【配方来源】 《百一选方》引《指迷方》。江苏省药品标准(1977年)。部颁10册10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