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除痰止嗽丸

除痰止嗽丸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药配伍,使肺热得清,热痰得化,脓液得祛,华盖得以正常宣肃,故具清肺泻火、化痰止嗽祛脓之功。西医之支气管炎、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临床表现与此证相符者,可按此证选用本药。

【药物组成】 黄芩、栀子(姜水炒)、海浮石(煅)、黄柏、熟大黄、前胡、桔梗、防风、枳实、法半夏、六神曲(麸炒)、陈皮、白术(麸炒)、甘草、知母、天花粉、冰片、薄荷冰。

【方义分析】 方中以黄芩、栀子、海浮石、黄柏、熟大黄诸药,上以清肺,下以泻火,以化热痰;前胡、桔梗、防风、枳实,散风解表,开宣肺气,下气降火,止嗽化痰祛脓,桔梗并能引诸药上浮入肺以发挥药效,上药共为本方的主要组成部分。法半夏、陈皮、白术、六神曲、甘草、燥湿健脾,理气化痰,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热为火之渐,火未有不燥者,故用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以润肺,天花粉尚具有消肿排脓之功;冰片、薄荷冰协助清热药宣散肺之郁火,上药共为本方的辅助成分。诸药配伍,使肺热得清,热痰得化,脓液得祛,华盖得以正常宣肃,故具清肺泻火、化痰止嗽祛脓之功。

【临床运用】 本方系清肺泻火、化痰止嗽之剂。多用于治疗肺痈、肺热咳嗽等病症。运用本丸的基本指征为:咳嗽发热,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咳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烦躁胸闷,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苔薄黄或黄,脉滑数。这些指征体现了痰热蕴肺、肺失清肃的病机,所以本丸应用甚广。具体运用如:

1.肺痈(成痈期) 症见壮热不退,咳嗽气急,咳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胸胁疼痛,转侧不利,口燥咽干,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洪数,证属热毒及痰热蕴肺。西医之肺脓肿而见上述表现者,可仿此证选用本药。

2.咳嗽 症见咳嗽、咳痰或兼喘,痰黄黏稠量少,咯痰不爽,甚或痰中带血,口鼻气热,或见身热、胸痛胸闷,咽喉肿痛,口苦咽干等症,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或滑数,证属痰热蕴肺。西医之支气管炎、肺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临床表现与此证相符者,可按此证选用本药。

【制剂与规格】 大蜜丸。每丸6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咳痰无热象者慎用。

【配方来源】 北京市药品标准(1982年)。部颁2册19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