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紫苏子、姜半夏、厚朴、前胡、陈皮、沉香、当归、甘草。
【方义分析】 本方由8味药物组成。肺主气,主肃降,若痰气壅滞,肾气不纳,则为喘逆。方中以紫苏子、姜半夏为主药,有降气平喘、温化寒痰之功;辅以厚朴、前胡、陈皮宣降肺气,理气化痰,以助主药止咳平喘之力,更益沉香温肾纳气,使上逆之气机降而咳喘平,上盛之痰湿化而胸满除;佐以当归养血润燥,令血和则气降,扶正而顾其阴,且《本草经》云:当归有治咳逆上气之功;甘草健脾和中为使。全方功用以降气平喘、温化痰湿为主,兼以温肾纳气,故对痰涎壅盛,肾气不足之咳喘症,颇为相宜。本方的作用是疏纳并用,而以疏通为主;肺肾同治,而以治肺为主;上实下虚并顾,而以降气化痰,治上实为主。
【临床运用】 本方系常用的降气平喘剂之一,主要用于肺脾不利、肾不纳气、上盛下虚之咳喘胸痹等病症。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痰涎壅盛,咳喘气促,胸膈满闷,咽喉不利,头目晕眩,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舌质稍紫暗,舌苔白滑或腻,脉象沉弦或弦滑。这些体征体现了痰涎壅盛于肺,肾气不足,肾不纳气之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的病机。具体运用为:
1.咳喘 表现为咳嗽短气,喘促不利,痰多色白,胸闷,头晕目眩,腰腿软弱无力,或肢体浮肿,舌质稍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等症。西医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见以上临床表现者属之。
2.胸痹 表现为胸膈满闷,咳喘,痰涎壅盛,或有呕恶,饮食少思,大便秘结,肢体倦怠,头目昏眩,舌苔白滑,脉沉弦等症。西医之胸膜炎,见上述表现者,属此范围。
【制剂与规格】 水丸剂。13粒重1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忌生冷、肥腻饮食,避风寒。阴虚舌红无苔者忌服。
【配方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江苏省药品标准(1982年)。部颁2册108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74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