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丹参注射液(粉针、片、口服液、颗粒、膏)
【药物组成】 丹参。
【方义分析】 胸痹有因胸中血脉瘀滞,络脉阻塞失其流畅,气机壅塞而成。血瘀宜化,气滞宜行。本方选用之丹参,善通血脉,可入心包络散其瘀结,能去滞生新,调经顺脉,具有化瘀通络,宽胸解郁之功,对于瘀血痹阻而致之胸痹甚为适合。
【临床运用】 本方系活血化瘀之通络止痛剂。多用于治疗胸痹、肝郁等病。运用本药的基本指征为:胸闷、心痛、心悸,或胁痛、腹胀、乏力、失眠、舌暗、脉弦。这些指征体现了血络瘀滞的病机,可以应用于:
1.胸痹 表现为胸部满闷,或痛引肩背,或痛如针刺,短气,心悸,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或结代。西医之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而见上述表现者,即属于此范围。
2.肝郁 表现为胁痛,腹胀,乏力,纳呆,心悸,失眠,西医之迁延性、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而见上述症状者,均可按此辨治。
【制剂与规格】 ①注射剂:每支2毫升、10毫升,每1毫升相当于丹参1.5克;②粉针刺:每支400毫克;③片剂;④口服液:每支10毫升、100毫升;⑤颗粒剂:每袋10克(相当于原药材10克);⑥膏:每瓶125克。
【用法与用量】 ①注射剂:肌内注射,一次2~4毫升,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毫升,一日1~2次;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稀释后应用;静脉滴注,每次1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毫升,稀释后应用,一日1次;②粉针剂:静脉滴注,临用前先以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稀释,一日1次,400毫克;不良反应,偶见皮疹,停药后自行消失;③片剂:一次3~4片;④口服液:一次10毫升;⑤颗粒剂:一次1袋;⑥膏:一次9克。
【注意事项】 不宜与维生素C配伍,与其他化学药品配伍使用时,如出现浑浊或沉淀,禁止使用。本品请勿静脉注射。
【配方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2010年版580页。部颁20册34页。
【参 考】 ①临床报道,以丹参注射液为主,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20例,效果良好(甘肃平凉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技术资料汇编》)。②实验证明,丹参注射液对豚鼠及家兔的离体心脏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使冠状动脉流量增加,心率减慢,心收缩力于短暂的抑制后逐渐增强。另外对小白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上海·医药工业》)。
766.软脉灵口服液
【药物组成】 熟地黄、五味子、枸杞、怀牛膝、茯苓、制何首乌、白芍、柏子仁、远志、黄芪(炙)、陈皮、淫羊藿、当归、川芎、丹参、人参。
【方义分析】 本方由16味药组成。方中熟地黄滋补肝肾,补精益髓;人参大补元气,益气行血;当归养血活血,散寒止痛,三者共为方中之主药。辅以枸杞子、何首乌、五味子补肝肾、益精血;川芎、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怀牛膝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黄芪补气行滞。佐以茯苓健脾和中;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陈皮行气健脾调中;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柏子仁、远志益智祛痰开窍,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益气活血之功。
【临床运用】 本方系滋补肝肾,益气活血之剂。临床用于肝肾阴虚,气虚血瘀引起的头痛,胸痹,心悸,中风后遗症等。运用本方的指征为:头晕头痛,记忆减退,失眠多梦,胸闷胸痛,心悸不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嫩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或细弱等。
1.头痛 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腰酸耳鸣,肢体麻木,舌质淡嫩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或沉弦等,西医之早期脑动脉硬化,见上述表现者。
2.胸痹 表现为胸闷且痛,固定不移,心悸气短,倦怠懒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暗红或有紫斑,脉弦细等。西医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见上述表现,属肝肾阴虚,气虚血瘀证者,可用本方治疗。
3.中风后遗症 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斜,偏身麻木,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质淡嫩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沉弦等。西医之脑血管病后遗症,见上述表现者。
【制剂与规格】 口服液。每支装10毫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4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少数病人可现轻度口干、口苦、大便干燥,但不影响连续服用,停药后可迅速消失。
【配方来源】 部颁18册177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806页。
767.舒冠片
【药物组成】 制何首乌、川芎、黄精(制)、丹参、淫羊藿、红花、五灵脂(醋制)。
【方义分析】 本方由7味药组成。方中何首乌补血养阴,补益肝肾;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二者共为方中之主药。辅以川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红花、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黄精益气养阴。佐以淫羊藿温肾助阳。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活血,益气温阳,抗血栓形成之功。本方用于防治气阴两虚,瘀血内停之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以及抗血栓形成等,有较好效果。
【临床运用】 本方为养阴活血、益气温阳之剂。用于防治胸痹心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抗血栓形成等,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胸痹心痛效果更好。其适应证是既有气阴两虚的症状,又有瘀血闭阻的表现,如心悸气短,心胸痛如刺如绞,舌质暗红,脉象弦涩或结、代等。具体适应病症如下:
1.胸痹心痛 心悸胸闷,痛如针刺,或如绞物状,可因劳累而发,亦可因怒气而发,舌苔白滑,舌质暗红,脉象弦细而涩。
2.动脉粥样硬化症 心胸时而发闷,时而头晕耳鸣,气短乏力,记忆力减退,形体较为肥胖,舌体胖大,舌质淡嫩,脉象弦而涩。
【制剂与规格】 片剂。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 饮食忌寒凉油腻食物。
【配方来源】 部颁8册191页。
768.乙肝养阴活血颗粒
【药物组成】 地黄、北沙参、麦冬、女贞子(酒炙)、黄芪、当归、白芍、北五味子、何首乌、阿胶珠、黄精、泽兰、牡蛎、橘红、丹参、川楝子。
【方义分析】 本方由16味药物组成。以地黄、北沙参、麦冬、白芍、女贞子养阴柔肝为主药;当归、何首乌、五味子、阿胶珠滋阴补肾为辅药;黄芪、黄精补气,丹参、泽兰活血,共为佐药;牡蛎软坚消癥,橘红健脾化湿,川楝子解郁止痛,共为使药。全方共奏养阴柔肝、益气活血、散结止痛的作用。是治疗阴虚血瘀型肝炎的良药。
【临床运用】 本方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主要用于慢性肝炎呈现出肝肾阴虚证候明显者。症见面色晦暗,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腿酸软,齿鼻衄血,胁下痞块,赤缕红斑,舌质红,苔少,脉象沉弦、细涩等。
【制剂与规格】 颗粒剂。每袋装10克。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20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油腻;②肝胆湿热,脾虚气滞者忌用。
【配方来源】 WS-035(Z-07)-91;转正8册12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404页。
☆辽宁本溪三药有限公司
769.心脑康胶囊
【药物组成】 赤芍、川芎、丹参、地龙、甘草、葛根、枸杞子、红花、九节菖蒲、鹿心粉、牛膝、酸枣仁、郁金、远志、泽泻、制何首乌。
【方义分析】 本方由16味药组成。方中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为君药;川芎、丹参、红花活血化瘀,为臣药;地龙通经活络,牛膝既能活血通经,又能引火下行,平抑肝阳,鹿心粉补虚和血,枸杞子补益肝肾,九节菖蒲、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郁金开郁安神,葛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泽泻具有降压、降低血糖的作用,制何首乌具有降低胆固醇,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的作用。
【临床运用】 本方为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之剂。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功效。用于瘀血内阻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及脑动脉硬化症。其临床指征为: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
1.心绞痛 突然性胸痛,胸闷,心悸气短,汗出,恶风寒,甚则手足逆冷,舌质暗紫,舌苔白腻,脉象沉迟。
2.脑动脉硬化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加重,性急易怒,少眠多梦,心烦口苦,口黏而干,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象弦紧。
【制剂与规格】 胶囊。每粒装0.25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烟酒,慎房事,避风寒。
【配方来源】 部颁13册47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60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