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柏子仁、酸枣仁(炒)、远志(炙)、龙胆草、黄芩、栀子(姜炒)、生地黄、当归、麦冬、车前子(盐炒)、泽泻(盐炒)、白蒺藜(盐炒)、甘草、茯苓。
【方义分析】 不寐而见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者,为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所致。成方可用龙胆泻肝汤调治,本方即为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成,但针对性更强,治疗范围更大。方中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均为质重沉降之品,用之重镇潜降上亢之肝阳,定惊安神,为主药。辅以柏子仁、酸枣仁、远志酸甘养阴,以安受扰之心神;黄芩、栀子、龙胆草苦寒泄热,清泻肝胆实火,协助主药泻火定惊安神。佐以当归、生地黄、麦冬清热活血,凉血养阴,再配以车前子、泽泻、茯苓、白蒺藜,利水渗湿明目,使邪有去路。甘草则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泻肝火,重镇安神之效。
【临床运用】 本方为重镇潜阳,清泻肝胆实火之剂。适用于因肝阳上亢扰及心神而致之失眠。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失眠,心烦、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以上指征体现了肝火上炎之病机,故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具体运用如:
1.惊悸 表现为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噩梦纷纭,口干苦,便秘溲赤,舌苔黄,脉弦。西医之心脏神经官能症,见此症状者,可用本药治疗。
2.癫痫 表现为发作性四肢抽搐,两目上吊,口吐白沫,喉有痰声,声如羊叫,发作时面色青暗,舌苔黄腻,脉弦等。
3.眩晕 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口苦,目赤头胀,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西医之高血压病及梅尼埃病,见此表现者,属此辨治范围。
【制剂与规格】 水丸。每100粒重6克。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服6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食物。
【配方来源】 北京市药品标准(1980年)。部颁4册92页。中国药典2010年版85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