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较常见。多数病人有腹腔手术、创伤、出血及炎性病史。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肛门排气、排便等(简称痛、胀、吐、闭)。体格检查可见腹部肠型及蠕动波,梗阻肠袢较固定时可触及包块,腹腔液体增多或肠绞窄时可有腹膜刺激征或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并可闻及气过水声。X线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胀气肠管及多个气液平面。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梗阻的19%~20%,按照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粘连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肠,容易发生在阑尾切除手术后(尤其是阑尾穿孔腹腔引流术后)或盆腔手术后。表现为暴饮暴食后近端肠内容物骤然增多,不能顺利通过已狭窄的肠腔,形成相对的梗阻。或粘连部位发生炎症或粘连水肿,以及食物残渣,异物的堵塞,都能导致肠腔狭窄。
本病中医辨证属“关格”、“肠结”与“腹胀”等范畴。凡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蛔虫聚团等因素,可使肠管气血痞结,通降功能失常,滞塞上逆而发病。肠道气血瘀结,肠腔梗阻不通则发为腹痛;肠腑闭阻,胃肠之气上逆则发为呕吐;气滞于中,水谷精微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肠内积聚气体、液体则发为腹胀;肠道不利,传导失司,大便、矢气不通而闭。
二、辨证论治
1.气滞型
主症:阵发性腹痛、腹稍膨胀、自觉有气体在腹内窜行并伴肠鸣音亢进,或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腹软、轻度压痛,无腹膜刺激症状,伴恶心呕吐、胸膜胀闷,无排便、排气,或间有排气。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弦。
治法:行气通下。
例方:大承气汤。
用药:大黄10g,枳实10g,芒硝10g,厚朴10g。
加减:若发热,腹部有压痛,但无肌紧张,血白细胞轻度升高者加黄芩12g、麦冬、滑石各9g;大便泻下次频,小便短少者去大黄,加木通、金银花各9g。
2.瘀结型
主症:腹痛剧烈、腹部中度膨胀、可见明显肠型,并有明显定位压痛、反跳痛和轻度肌紧张,腹部常可扪到痛性包块,肠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声及轻度腹膜刺激征。伴有胸闷气促、恶心呕吐,无大便、不排气。全身症状较重,脱水、发热、小便黄赤、舌质红,甚者绛紫,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
治法:散结通下。
例方:肠粘连缓解汤。
用药:厚朴15g,木香15g,炒莱菔子15g,当归15g,肉苁蓉15g,乌药10g,桃仁10g,赤芍10g,芒硝10g(冲服),番泻叶10g(泡服),党参10g,黄精10g。
加减:便秘加冬瓜子20g;腹泻加茯苓15g,薏苡仁15g,脓血便加吴茱萸4g、黄连6g。
3.疽结型
主症:脘腹胀痛、痞满,腹胀如鼓,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肠音减弱或消失,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全身有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或休克,呕吐剧烈,呕出或自肛内排出血性液体,且有发热,烦躁,自汗,四肢厥冷等,口干舌燥、苔黄腻、脉沉细而数。
治法:急需手术治疗。
三、单验方
1.牛膝木瓜酒:牛膝、木瓜各50g。上药浸于500g白酒中,7d后便可饮用。每晚睡前饮1次,每次饮量可根据各人酒量而定,以能耐受为度。
2.通肠汤:大黄(后下)、芒硝(溶服)、枳实、厚朴、莱菔子各15g。每日1~4剂,水煎,分次口服或从胃管注入,并配合药物灌肠。
3.大黄归药汤:大黄(后下)10~50g.当归、乌药、桃仁、青皮、木香、陈皮各6g,延胡索9g,栀子12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从胃管注入后、夹闭胃管30min~1h,4~6h重复1次。至肠功能恢复,腹胀减轻,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口服。
4.茯苓15g,钩藤10g,乌药10g,柴胡9g,制香附9g,木香8g,全蝎3g,大黄12g,蜈蚣3条。水煎服。
5.芒硝30g,莱菔子100g。将莱菔子砸碎,加水300ml,文火煎至100ml,滤除药渣后加入芒硝拌匀。插入胃管抽尽胃液,注入药液,胃管夹闭30min再松开,持续胃肠减压,观察6h后,无排气或排便者可重复用药1次。每天用药不得超过2剂。治疗期间需禁食及静脉补液。
6.蒲公英25g,蛇莓25g,金钱草25g,忍冬藤25g,香附6g,紫花地丁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7d。
四、中成药
1.香苏调胃片
组成:广藿香、紫苏叶、枳壳(去瓤麸炒)、山楂(炒)、葛根、生姜、香薷、厚朴(姜炙)、陈皮、麦芽(炒)、甘草、木香、砂仁、茯苓、白扁豆(去皮)、六神曲(麸炒)。
主治:粘连性肠梗阻。
用法:1次4~6片,1日3次。
规格:片剂,每片0.1g。
2.十香暖脐膏
组成:八角茴香、小茴香(盐炙)、乌药、香附、当归、白芷、丁香、肉桂、沉香、乳香(醋炙)。
主治:暖腹散寒,行气止痛。
用法:黑膏药,外用,贴脐腹或痛处。此药温散。痛甚者并配服十香丸,以理气散结,散寒止痛,蜜丸,1次1丸,1日1~2次,温开水送服。
规格:膏剂。
3.烂积丸
组成:大黄、牵牛子、陈皮、木香、香附、萝卜子、山楂、槟榔、芜荑、阿魏、三棱、莪术、白术、当归、吴茱萸、厚朴、法半夏、砂仁、草果、甘草。
主治:消积化滞,理气散结。
用法:口服,水丸。1次4~6g,1日3次。
规格:水丸剂。
4.当归龙荟丸
组成:当归(酒炒)、龙胆(酒炒)、芦荟、青黛、栀子、黄连(酒炒)、黄芩(酒炒)、黄柏(盐炒)、大黄(酒炒)、木香、麝香。
主治:清热泻火,导滞通便。
用法:口服,蜜丸,1次1丸,1日3次。
规格:蜜丸,每丸9g。
5.调中四消丸
组成:炒牵牛子、熟大黄、香附、五灵脂、猪牙皂。
主治:和胃消食,清热利湿。
用法:1次6~9g,1日3次。
规格:丸剂,水丸。
6.木香顺气丸
组成:神曲、麦芽、山楂、枳壳、槟榔、莱菔子、青皮、陈皮、香附、乌药、茯苓、甘草、木香。
主治:顺气和胃,消食导滞。
用法:1日2次,1次9g。
规格:水丸。
五、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对于单纯性、部分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h,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一般观察不宜超过4~6h。基础疗法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还可采用中药及针刺疗法。颠簸疗法对轻型症状有效。
2.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应按照粘连的具体情况而定。
(1)粘连带或小片粘连行简单切断分离。
(2)小范围局部紧密粘连成团的肠袢无法分离,或肠管已经坏死者,可行肠切除吻合术。如果肠管水肿明显,一期吻合困难,或病人术中情况欠佳,可先行肠造口术。
(3)如病人情况极差,或术中血压难以维持,可先行肠外置术。
(4)肠袢紧密粘连又不能切除和分离者,可行梗阻部位远、近端肠管侧侧吻合术。
(5)广泛粘连而反复引起梗阻者可行肠排列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