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肝癌发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黄曲霉素(AFT)、水源污染、农药、亚硝胺、饮酒等多因素协同作用有关。肝癌病理组织学分类占大多数为肝细胞肝癌,其余为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本病经血道转移至肺、肾上腺、骨(多见肋骨)、脑;淋巴转移至肝门淋巴结、胰周、腹膜后、锁骨上淋巴结;直接浸润于横膈、右胸腔、心包,或种植于大网膜、腹腔、盆腔(恶性腹水)。肝癌病情凶险、发展迅猛、预后不佳。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为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小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类似于中医的“黄疸”、“臌胀”、“积聚”、“癥瘕”等疾病。肝癌的主要病因包括素体虚弱、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感受邪毒等。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在病理机制转换上,与脾肾、胆腑密切相关。肝癌病变过程中每见肝气郁结、肝盛犯脾而致脾气亏虚,肝郁化火伤阴则肝阴受损,肝肾精血同源,肝阴血亏耗则连及肾水匮乏。注意肝与胆相表里,肝气失于疏泄则胆汁排泄不利,胆腑功能失调。因为肝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所以肝病多见肝火及肝风等阳亢征象。针对肝癌中肝火内盛的病机分析,清代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有精确的描述:“肝火燔灼,游行于三焦,一身上下内外皆能为病,难以枚举,如目红颧赤,痉厥狂躁,淋秘疮疡,善饮烦渴,呕吐不寝,上下血溢皆是。”可见,肝癌病及上、中、下三焦,与脾胃、胆腑关系最为密切,临证施治,宜时时顾及益脾气、养肝阴、滋肾水以熄肝火。
二、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症:右胁部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食少纳呆,时有腹泻,右胁下肿块,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例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用药:柴胡10g,川芎10g,白芍20g,陈皮10g,青皮10g,香附10g,郁金15g,预知子30g,薏苡仁30g,砂仁10g,玫瑰花6g,谷芽20g,甘草10g。
加减:兼血瘀者加鳖甲、莪术、三七、香附;肝郁脾虚者加郁金、山药、陈皮、麦芽;肝胆湿热者加茵陈、败酱草、蒲公英、黄芩、木通。
2.气滞血瘀
主症: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缺乏,大便溏结不调,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例方:复元活血汤加减。
用药:柴胡10g,当归10g,桃仁10g,穿山甲10g(代),三棱10g,莪术15g,延胡索20g,水蛭6g,土鳖虫10g,丹参10g,郁金10g,山慈菇15g,白花蛇舌草20g,石见穿20g,蜈蚣2条,魔芋20g。
加减:腹痛者,加郁金,延胡索、白芍;发热者,酌加生石膏,熊胆粉(冲服)1~1.5g,青黛、厚朴、竹茹;便秘者,加大黄;呃逆不止者,加柿蒂(10~15g)、半夏。
3.湿热聚毒
主症:心烦易怒,身目发黄,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腹部胀满,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例方:茵陈蒿汤加减。
用药:茵陈20g,大黄9g,栀子10g,金钱草20g,重楼20g,薏苡仁30g,蜂房10g,铁树叶20g,冬凌草20g,半枝莲20g,水红花子15g,羊蹄根10g。
加减:高热不退,口苦口干加犀角(水牛角代)、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神志不清加安宫牛黄丸。黄疸腹水者,加茵陈、泽泻、猪苓、茯苓、车前子;肿块巨大者,加三棱、莪术、丹参、赤芍。
4.肝阴亏虚
主症:胁肋疼痛,五心烦热,头晕目眩,食少腹胀,青筋暴露,甚则呕血、便血、肌肤瘀斑瘀点,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柔肝,凉血解毒。
例方:一贯煎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用药:生地黄15g,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枸杞子15g,川楝子10g,鳖甲10g,牡丹皮10g,三七3g,墨旱莲10g,水牛角30g,金银花30g,紫草20g,蜈蚣2条。
加减:气虚乏力者,加黄芪、白术、太子参;胁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三七、炙乳香、炙没药;脾失健运者,加焦三仙、白术;腹胀、恶心呕吐、纳呆者,加半夏、陈皮;血红蛋白下降者,加当归、阿胶(烊化)、鸡血藤;腹水者,加车前子、芦根、白茅根。
三、单验方
1.鹅血200g,蘑菇适量,调料适量。蘑菇洗净,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熟,加鹅血、调料,煮至鹅血成豆腐块状。
2.龙胆15~20g,栀子、黄芩、车前子、木通、当归各10~15g,泽泻、生地黄各10~20g,柴胡6~10g,甘草5~6g。水煎服,日1剂。
3.柴胡、川楝子、香附各10g,白芍12g,延胡索15g。水煎服,日1剂。用于肝癌气滞者。
4.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土鳖虫、徐长卿、大黄各10g,鳖甲15g。水煎服,日1剂。用于肝癌血瘀者。
5.茵陈、溪黄草各30g,栀子、重楼、茯苓皮、岗稔根各15g,郁金、人工牛黄各10g,半枝莲、大腹皮各20g,大黄6g;酌加全蝎10g,蜈蚣2条,壁虎6g,露蜂房10g等。水煎服,日1剂。
6.生黄芪10~60g,白术、茯苓、薏苡仁各20~30g,鳖甲10~30g,莪术、干蟾皮6~15g,土鳖虫3~10g。每日1剂,水煎分3~5次内服。
7.蝉蜕6~10g,僵蚕、桃仁各10g,露蜂房10~15g,半枝莲、丹参、生黄芪各15~30g,白花蛇舌草30g,龟甲、鳖甲各15g(均先煎),莪术10~20g,三七(分冲)3~6g,西洋参5~10g(另炖,或太子参15~30g),生大黄6~15g(后下)。每日1剂,水煎后分2~3次内服,6个月为1个疗程;用1~2个疗程后,改间断用药。
8.柴胡35g,黄芩、清半夏各20g,党参30g,生甘草5g。每日l剂,水煎分4次内服。15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d。
四、中成药
1.丹芪抗癌散
组成:丹参、黄芪、白花蛇舌草、蛇莓、水蛭、三棱、莪术。
主治:原发性肝癌,并配合免疫和其他辅助治疗。
用法:5~8粒/次,3次/日,口服。
规格:胶囊剂,每粒胶囊含生药10g。
2.槐耳颗粒
组成: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
主治:有扶正活血的功效,适于肝癌的辅助治疗。
用法:每次1袋,每月3次,冲服。1个月为1疗程。
规格:颗粒剂,每袋6g。
3.复方木鸡合剂
组成:云芝提取物、广豆根、核桃树皮、菟丝子。
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癌。
用法:每次1袋,每日3次,饭后冲服。
规格:冲剂,每袋6g。
4.复方鹿衔草颗粒
组成:鹿衔草、九香虫、黄药子、天花粉等。
主治:舒肝解郁,活血解毒。用于肝郁气滞,毒瘀互阻所致的原发性肝癌。
用法: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
规格:颗粒剂,每袋6g。
5.软坚口服液
组成:白附子、山豆根、人参、黄芪等组成。
主治:化瘀、解毒、益气。适用于肝癌治疗。
用法:每日3次,每次2支,口服,30天为1个疗程。
规格:口服液,每支10ml。
6.复方斑蝥胶囊
组成:斑蝥、刺五加、半枝莲、黄芪、女贞子、山茱萸、人参、三棱、莪术、熊胆粉、甘草。
主治: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
用法: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
规格:胶囊。每粒0.4g。
7.康艾注射液
组成:人参、斑蝥等组成。
主治: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食管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肿瘤。
用法: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一日1~2次,每日40~60ml,30天为1个疗程,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规格:注射液,每支20ml。
五、西医治疗
1.在“早期、安全、有效”的原则指导下,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手术切除主要适用于癌肿局限,未超过半肝,无严重肝硬化,肝功能代偿良好,癌肿未侵犯第一、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以及无心、肺、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包括小肝癌的不规则性肝切除、大肝癌的规则性肝切除、复发肝癌的再切除、不能切除肝癌的二期切除、肝亚段切除、体外肝癌切除和自体肝移植等。
2.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外科治疗:肝动脉阻断治疗,包括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血供完全阻断术、间隙性肝动脉阻断术、术中肝动脉栓塞术等。
3.高温疗法(含射频、微波、激光和超声等物理技术)、冷冻疗法、化学药剂(包括酒精)疗法、电离辐射等。
间质疗法适用于肝内有分散的肝癌结节、肝外无病灶、不能施行手术切除者。
4.肝癌破裂出血:若出血量少,生命体征稳定,手术技术条件不具备时可予以非手术治疗,待明确部位后再决定手术与否;技术条件具备时,可急诊行肝叶切除术,否则可行肝动脉结扎或填塞止血。
5.化学药物治疗包括全身化疗、肝动脉插管化疗。
6.肝移植:对小肝癌和纤维板层型肝癌疗效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