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是常见的急腹症。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较多。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甚至休克、腹膜炎、肠麻痹、电解质紊乱和败血症等。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其发病主要由于胰液逆流和胰酶损害胰腺及其他组织所致。胆石症、胆管炎、胆道蛔虫等,可使胆汁向胰管逆流而激活胰酶,又可使胰管发炎;胰液引流不畅逆流而引起胰腺组织损害。这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最重要病因,其他如酗酒和暴饮暴食、感染、腹部损伤等,都可诱发本病。其基本病变为水肿、出血和坏死。
中医认为本病病理过程为肝脏气滞,肝脏气滞不但可以横犯脾胃,亦能化热传脾,胃失和降、脾失运化,则湿从内生、湿热蒸熏、湿热阻于脾胃而致脾胃湿热或脾胃实热之候。若病进,正虚邪陷则呈现气血败乱之厥脱症;脾胃热盛化火传入营血,可致热深厥深;胃热化火,可迫血妄行,热水相结则结胸里实,热血相搏,痰血腐脓或血痰成块,热去湿留,则湿邪困脾。邪去正伤,脾阳虚衰。
二、辨证论治
1.邪郁气滞
主症:上腹及两胁阵痛或窜痛,时痛时止,恶心欲吐,腹不胀或不甚胀,上腹仅有压痛。舌淡红苔薄白或黄白,脉弦紧或滑数。
治法:疏肝理气兼清热燥湿通便。
例方:清胰I号。
用药:柴胡10g,大黄10g,白芍10g,黄芩12g,芒硝12g,延胡索12g,木香9g,黄连12g。
加减:大便每日超过3次者,大黄、芒硝适当减量;急性疼痛减轻及肠道通畅者,去大黄、芒硝,加陈皮6g、姜半夏15g,以降气祛湿;妊娠患者用制大黄,芒硝减量。
2.脾胃湿热
主症:上腹或两胁胀痛,拒按,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或绞痛。冷热交作,口苦,咽干,口渴不欲饮,泛恶不止,大便不爽,尿短黄赤,多身目俱黄。舌质红绛,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通下。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用药:知母20g,黄芩12g,栀子10g,柴胡10g,黄连10g,厚朴10g,木通10g,车前草10g,泽泻20g,枳壳12g,龙胆10g,甘草6g。
加减: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0g;黄疸者加茵陈20g、郁金10g;腹胀甚加大腹皮20g、莱菔子10g。
三、单验方
1.清胰片 柴胡10g,黄芩10g,黄连6g,菊花10g,延胡索10g,木香6g,大黄10g。适用于肝郁气滞型。
2.柴芩承气汤 忍冬藤20g,蒲公英20g,柴胡9g,黄芩10g,川楝子10g,陈皮6g,大黄10g,芒硝9g。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胰腺炎。
3.温胰汤 吴茱萸10g,干姜6g,厚朴9g,枳壳9g,柴胡9g,川楝子10g,延胡索9g,桃仁10g,红花10g,大黄10g,适用于脾肾虚寒型胰腺炎。即急性胰腺炎恢复期。
四、中成药
1.金佛止痛丸
组成:白芍、甘草、三七、郁金、佛手、延胡索。
主治:适用于急性胰腺炎气滞者。
用法:每次6g,口服,每日3次,
规格:丸剂,水丸,每袋6g。
2.茵栀黄注射液
组成: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
主治:适用于急性胰腺炎黄疸者。
用法:50~100ml加入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林格氏液500ml静滴,每日1~2次。
规格:注射液,每支10ml。
3.清开灵注射液
组成:牛黄、栀子、珍珠母、板蓝根、黄芩、金银花、水牛角。
主治:急性胰腺炎发热者。
用法:50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每分钟30~60滴,静滴。
规格:注射液,每支10ml。
五、西医治疗
对于本病,腹胀严重的脾胃湿热或实热证及需手术者应该禁食,行胃肠减压,并予抗生素、输血、输液等。本病疼痛剧烈者应酌情注射解痉、止痛药,应用激素及腹腔穿刺抽液化验,联合使用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防治感染。
对于下列情况应尽早手术治疗:
1.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或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合并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观察一段时间不见好转。
2.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膜炎、肠麻痹及中毒症状。
3.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已并发脓肿或假囊肿。
4.多次反复发作经检查证实有肝胰壶腹括约肌狭窄或胰管梗阻。
手术方法:
1.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引流术适用于胆管炎、胆石症或胆道蛔虫引起者。
2.胰腺包膜切开及腹腔引流术适用于胰腺坏死肿胀明显者。
3.胰腺脓肿切开引流术适用于发热持续不退有脓肿形成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