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化脓性骨髓炎是指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的化脓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有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有急性骨髓炎病史或开放性骨折史。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死骨难出。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一、概述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的化脓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多为继发于它处的血源性感染、开放性骨折或邻近感染灶的直接蔓延。

本病又可分为血源性骨髓炎,创伤后骨髓炎和外来骨髓炎。习惯分为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有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有急性骨髓炎病史或开放性骨折史。

中医称为“附骨疽”、“咬骨疽”、“骨蚀”。病因多为疮疡或外伤染毒,邪毒侵入骨骼,以致经络阻隔,血凝毒滞筋骨而成。病机关键为热毒壅结,气血瘀滞。病位多在四肢长骨,以下肢最为常见。

二、辨证论治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其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为基本治则,可以仙方活命饮为基本方剂进行加减。红肿热痛甚者,去辛温之白芷、陈皮,加重清热解毒止痛之药;如黄连解毒汤、乳香、没药等,或加服犀黄丸;病在下肢者,选加五神汤;气虚毒滞,伤口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形成窦道,患肢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者,宜托里消毒散治疗;疮面紫暗,周围坚硬者,加桃仁、红花;创面周围继发湿疹,渗液流津者加苍术、地肤子、白鲜皮;有死骨形成者加象牙粉冲服。由于本病病位深,损伤筋骨,疗程较长,应重视内外治结合,尤其不可忽略局部外用药物。

1.湿热瘀阻

主症:急性骨髓炎或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除寒战高热等症状外,患肢疼痛彻骨,不能活动。继则局部胖肿,皮色不变,按之灼热,有明显的骨压痛和患肢叩击痛。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化湿,行瘀通络。

例方: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

用药:忍冬藤30g,当归15g,赤芍15g,白芷10g,川牛膝30g,黄柏10g,浙贝母15g,丝瓜络15g,土茯苓10g,蒲公英30g。

加减:有外伤史者,加桃仁、红花等。

2.热毒炽盛

主症:起病1~2周后,高热持续不退。患肢胖肿,疼痛剧烈,皮肤焮红、灼热,内已酿脓。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例方: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用药:黄芩10g,黄连6g,栀子12g,忍冬藤30g,鸡血藤30g,皂角刺10g,穿山甲10g(代),白芷15g,川牛膝30g,天花粉30g。

加减:酌加蒲公英、紫花地丁。

3.脓毒蚀骨

主症:溃后急性症状缓解,脓水淋漓,久则形成窦道。患肢肌肉萎缩,可摸到粗大的骨骼,以探针检查常可触到粗糙的死骨。可伴乏力,神疲,头晕,心悸,低热,苔薄,脉濡细。

治法:调补气血,清化余毒。

例方:八珍汤加减。

用药:生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0g,白芷30g,白芍15g,茯苓15g,白术15g,薏苡仁15g,忍冬藤30g,生甘草5g。

加减:发热明显加地骨皮、牡丹皮。

三、单验方

1.金银花、蒲公英、透骨草各30g,野菊花、连翘、天花粉各15g,赤芍、丹参、生甘草、栀子、黄芩各10g,黄连6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生黄芪、补骨脂各18g,当归、赤芍、白芍、知母、白术、白芥子、鹿角胶、茯苓、黄柏各10g。水煎服。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3.黄芪、当归、甘草、贝母各10g,金银花15g,制乳香、制没药、牛膝各6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死骨难出。

4.皂角刺、怀牛膝、赤芍各10g,丹参30g,浙贝母、黄柏各20g,金银花15g,白芥子、穿山甲(代)各6g。急性者加大青叶20g,薄荷5g;慢性者加黄芪20g,儿童用量酌减。急性者服上方汤剂1个月,慢性者服上方汤剂1个月后改服蜜丸。同时配合西医治疗,对急性病人可采用钻骨引流减压,常规在病变骨干钻2~5个小孔,小孔直径在0.5~1cm不等,选上下各一小孔分别置入相应大小胶管1条,以便每天进行冲洗,冲洗时间1~2周。手术后如伴有高热等毒血症状者选用抗生素滴注。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5.巴豆60g。去壳取仁,纱布包好,加2个猪蹄炖4~8h,待猪蹄骨肉分离后吃肉喝汤,早晚空腹分2次服下。隔2~4d 1剂,连用2~4剂。适应证: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6.葵花子生熟各半,不拘量。去皮研末,用蜂蜜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治疗骨髓炎。

四、中成药

1.金黄散(膏)

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等。

主治: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抑菌、抗炎、解毒镇痛、抗溃疡等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兼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用法:适量,每日1次,散剂以酒或蜜醋调敷,膏剂摊敷料上贴患处。

规格:散剂,膏剂。

2.三仙丹

组成:水银、火硝、白矾。

主治:提脓拔毒,化腐生新。用于各类瘘管。药理研究主要有抑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等作用。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用法:制成药捻,插入瘘管,隔1~2天换药1次。

规格:丹剂。

3.八二丹

组成:熟石膏8份,升丹2份。

主治:提脓祛腐。用于溃疡脓流不畅,腐肉难脱。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瘘管,外用膏药或油膏盖贴。

规格:丹剂。

4.生肌散

组成:制炉甘石15g,滴乳石9g,滑石30g,琥珀9g,朱砂3g,冰片0.3g。

主治:生肌收口。用于疮疡溃后、脓水将尽者。

用法:撒疮面上,外盖膏药或药膏。

规格:散剂。

五、西医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对疑有骨髓炎的病人立即开始足量抗生素治疗,要联合使用抗生素,一种针对革兰阳性球菌,一种则为广谱抗生素,待检出致病菌后再作调整。

2.手术治疗 静滴抗生素3d,有人主张36h仍不见好转者,脓已经形成者,宜早行穿刺抽脓,若有脓可手术钻孔引流或开窗引流。

3.全身辅助治疗 降温、补液、补充热量、输给少量新鲜血等。

4.局部辅助治疗 肢体可做皮肤牵引或石膏托固定,以起到止痛、防止关节挛缩畸形以及防止病理性骨折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