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女,38岁;左上腹部不适数年,进食后有腹胀感。B超提示脾囊性占位性病变;余无特殊病史。CT检查见图2-8。
图2-8 单纯性脾囊肿
a.平扫;b.动脉期;c.门脉期;d.实质期
【影像所见】 平扫示脾内见大小约95mm×106mm类圆形水样低密度灶,边界清晰;部分突向小网膜囊内,肝S2段、胃稍受压;增强后各期示病灶均未见强化征象。
【网站会员发言】
病灶位于胃脾之间,呈囊性改变,与胰尾分界清晰,故可排除源于胰腺的假性囊肿可能。病灶周围平扫似可见较薄的弧形软组织影包绕,增强后扫描病灶本身无强化,而其周围软组织影强化,并且各期均与脾实质强化程度一致,所以考虑病灶源于脾,其周围强化的软组织影并非其壁,而是脾实质,综上表现还是首先考虑源于脾的巨大囊肿可能性大。(cmg)
脾脏内巨大囊性水样密度阴影,位于脾前方,左前份上壁较薄,其余则比较厚且不是很均匀,囊壁明显强化。囊壁上见有向囊腔内突出的棘状或结节状影,部分呈分隔样向内延伸,假如是脾单纯囊肿,囊壁应该较薄且均匀一致,强化不明显。因此先考虑:脾淋巴管瘤可能性大。其次考虑单纯囊肿。(xiaoniu)
【最后诊断】 单纯性脾囊肿(手术)。
【点评】 脾囊肿较少见,随着B超、CT、MRI等腹部检查手段的应用,脾囊肿的发现率有增高的趋势。本病首先由Andral于1829年报道,1876年法国外科医师Pean首先进行了脾囊肿第1例脾切除术。脾囊肿的病因到目前仍未完全明了,根据病因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大类。根据囊肿内壁有无衬以上皮细胞层分为真性和假性囊肿两类:真性脾囊肿认为可能是腹膜上皮入脾实质内或者是脾内的管状系统的囊状扩张所致。假性脾囊肿约1/4与外伤有关,另外与感染、脾梗死有关。脾囊肿的发病年龄以20~50岁居多,脾囊肿与性别的关系据Fowler统计,男女之比为4∶6,无论是真性脾囊肿还是假性脾囊肿都是女性占多数。
脾囊肿的种类很多,其分类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以Mcelure和Altemer的分类方法最为实用(表2-1)。根据国内资料还应增加胰源性囊肿和肿瘤性囊肿。在真性囊肿中以淋巴管性囊肿和血管性囊肿最常见,而在假性囊肿中以炎症性、外伤性和梗死坏死液化性囊肿最常见。
表2-1 脾囊肿分类
脾囊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主要表现与囊肿的大小、部位、类型有关;囊肿过小,可无任何表现;囊肿较大可引起周围脏器(消化道、左肾、输尿管等)的压迫症状,压迫消化道可致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抬顶膈肌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嗽等。左上腹部或者左胁下可触及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
CT表现:①单发多见,也可多发;病灶表现为圆形或者类圆形囊性占位,可单发也可多发;境界清晰,内呈均匀的水样密度。②囊壁可见有钙化征象。③增强扫描各期病灶均无强化。
鉴别诊断:①脾囊性淋巴管瘤。囊内CT值一般高于囊肿的CT值,内可见粗大的间隔及边缘并有轻度强化。②脾包虫囊肿。囊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晰,囊壁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可有轻度强化,母囊中可见有子囊存在。
【启迪】 脾囊肿报道较少,大家对其病理、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通过这个病例的讨论,我们今后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①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多数无临床症状;②无论是真性、假性脾囊肿,其影像学表现仍然具有其他脏器囊肿的特点:类圆形,边缘光滑,囊内为液性密度,增强后无强化。
病例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詹勇 向子云 提供
网站地址: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16223
(詹 勇 雷 剑 牟言科 向子云)
参考文献
1董雨亭,段志泉.腹部外科诊疗借鉴.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59—260
2陈维鹏.脾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出版杜,1989:137—144
3夏穗生.10年来我国脾脏外科的新进展.实用外科杂志,1991,11(8):454—4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