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男,42岁,左上腹部疼痛2d,加剧3h入院。CT检查见图2-9。
图2-9 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a、b.平扫;c、d.动脉期
【影像所见】 胰腺体尾部增大,胰管扩张;近脾门处可见一块范围约33mm×44mm低密度影,边缘呈环形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示病灶内可见大小约22mm×28mm明显强化区,CT值150~190HU,与脾动脉关系密切。胆囊大小正常,囊壁未见明显增厚;胆囊底部见片状稍高密度影,形成液-液平面。
【网站会员发言】
本病人病史较简单,平时无特殊,以急腹症行CT扫描,胰尾部出现囊性低密度病灶,首先考虑为急性胰腺炎所致,胰腺尾部的良、恶性占位暂不考虑。 (woaixct)
胆囊大小尚可,内见分层样不同密度改变,上方密度呈液性,中下密度较高,增强未见强化表现,胆囊壁欠清晰,结合临床腹部疼痛2d,加剧3h,考虑:胆囊泥沙样结石可能是疼痛的直接原因。另外胰尾部稍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幅度几乎同血管,根据强化特点还是考虑:胰尾血管性病变可能性大。(Xiaoniu)
胆囊泥沙样结石可以确定,疼痛原因也可能是结石发作;但患者疼痛主要是左上腹部,与右上腹的胆囊结石不符合。故本人认为:胰尾区与脾门之间团片影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胰尾部稍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幅度几乎同血管,边缘见小斑片状等密度不强化影,胰腺周围间隙结构尚清晰,未见渗出性改变。鉴于胰腺恶性肿瘤一般为相对乏血管肿瘤,因此,分析该占位性病变不像恶性病变多考虑:富血供的胰岛细胞瘤并破裂出血。 (Tsxhfsk)
检查方法:机器扫描很快,造影剂的量大及速度很快,分期很显然,给诊断帮助很大。分析:①左上腹痛,可能与胆囊无关,胆囊炎一般右上腹痛,莫氏点压痛;②胰腺后方低密度影、胰腺稍上层面左侧肾前筋膜增厚,提示可能有胰腺炎存在;③症状突然加重3h,又发生了什么事?胰尾部团块状影,似有包膜,与胰尾分界清,不像胰腺来源。胰腺的肿瘤都无特意性症状,富血供胰岛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鞘瘤、巨淋巴结增生症都不会剧痛。当只有动脉显影的时候,胰尾部的肿块已与动脉同步显影了,而且强度与动脉相当,前面所有富血供的肿瘤的强化都不会这么快、这么强,所以考虑病灶为动脉来源是顺理成章的。许多同仁都认同。那么一个大胆的推断:症状突然加重3h,是否为胰腺炎胰液外渗后累及脾动脉,引起内膜撕裂,而形成了假性动脉瘤?再找依据:病灶高密度部分为椭圆型,像血管,而后方的尖状突起,为破口?周围的无强化部分为血栓?平扫时病灶周缘一圈高密度影,为血液进入假腔?综上所述诊断为:胆源性胰腺炎,胰腺炎相关性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吕军浩)
【最后诊断】 手术结果:①胰腺炎,胰腺尾部坏死,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②胆囊泥沙样结石。
【点评】 假性动脉瘤是胰腺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均可并发假性动脉瘤,以慢性胰腺炎多见。
胰腺炎时胰蛋白酶及胰弹性蛋白酶腐蚀胰腺周围血管,当动脉部分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后,血肿外层可形成机化的纤维组织,当动脉破口仍与血肿腔相通时,形成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不具备正常的血管壁结构,其瘤壁为血管内膜或周围纤维组织,其内容物为血凝块或机化,瘤壁与血管相通。被累及的血管以脾动脉最常见,其次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胰十二指肠动脉及其分支,胰横动脉少见。
假性动脉瘤在未破裂之前一般不会引起特异性症状,瘤体较大时偶尔可触及搏动性肿块;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本病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DSA、CT、彩色多普勒等。病灶增强扫描时CT表现特点为:脾动脉走行区出现类圆形的高密度影,CT值与同层面腹主动脉一致;薄层扫描可见病灶与脾动脉关系密切。
【启迪】 胰腺炎除了造成假性动脉瘤之外,还可以引起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属支的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伴发的静脉曲张。假性动脉瘤和静脉曲张极易导致腹腔出血,这些并发症都十分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通过本病例我们有以下启发。
(1)充分认识CT对急性胰腺炎的血管并发症显示的临床意义:①CT扫描,尤其是CT增强扫描能够较准确地评价急性胰腺炎的胰腺水肿、坏死和渗液的程度、范围,同时还能显示周围脏器的继发改变。②用CT可评估急性胰腺炎的血管并发症,在进行CT扫描时,应仔细观察有无胰周血管侵犯和腹腔出血等征象,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临床有重要价值。
(2)充分认识胰腺炎血管并发症的CT表现: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各种因素能引起的腹腔出血在CT图像上表现为腹腔积液的密度明显升高。由于腹腔内胰周血管破裂后,溢出的血液和胰周的渗液相混合,而使腹腔积液的密度上升幅度明显受限。腹腔出血主要位于胰周脂肪床和左侧肾前脂肪囊前区,严重者可累及其他区域。因此,测量该区域的CT值对诊断腹腔出血有重要价值。当腹腔渗液CT值<15HU,考虑为单纯渗液;而>15HU,<30HU,考虑腹腔感染的可能性大;当CT值>30HU时,考虑腹腔出血的可能性大。
(3)正确、合理运用检查方法,及早发现胰腺炎血管并发症。一旦发现胰腺周围出现类圆形高密度影,增强与主动脉同步强化,应该考虑假性动脉瘤,如果假性动脉瘤没有破裂,病人情况较好则可以选择DSA进行检查;如果病人病情危重,可选择彩色多普勒、CTA进行检查。
病例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詹勇 向子云 提供
网站地址: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33&view_id=16034
(詹 勇 雷 剑 牟言科 向子云)
参考文献
1王中秋,黎介寿,李维勤,等.螺旋CT对胰腺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6):337—339
2康 骅,孙家邦,贾建国,等.急性胰腺炎并发脾动脉破裂出血(附二例报告).肝胆胰外科杂志,1999,11(4):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