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男,37岁,腰痛、发热1d入院。CT检查见图5-7。
图5-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b.平扫;c、d.实质期;e、f:肾盂期
【影像所见】 平扫示左肾失去正常形态,左肾上极前见一大小为50mm×63mm高低混杂密度肿块影,CT值为-40~20HU,肿块向前外侧生长;左肾周被膜下带状密度增高影,肾周脂肪间隙模糊,周围结构受压轻度移位;增强扫描示肿块实性部分强化,低密度脂肪成分未见强化征象。肝周见有带状液性密度影。
【网站会员发言】
左肾中部向外生长突起的低等高混杂密度影,低密度影为脂肪组织,可见分隔,轻度强化,可见强化的血管影,左侧肾前筋膜及侧椎筋膜增厚,肾周间隙积液影无强化,肝周积液,结合病史男性,37岁,腰痛、发热1d入院。考虑左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出血,肾周积血,腹腔积液。 (jiangjing)
定位:左肾。①肾筋膜增厚连续,病变位于肾筋膜囊内;②增强后皮质期示皮质中断,断端呈抱球状包绕病灶主体;③肾上腺亦位于肾筋膜囊内,由于病变主体不在肾上腺区,且增强后可显示受压变形的左肾上腺,故可排除病变来自肾上腺;④中下部出血大部位于肾周间隙(脂肪囊内),部分位于皮质下(纤维囊内);⑤胰腺体、尾部及脾动、静脉前移;⑥胰后脂肪线影存在。定性:纤维血管脂肪瘤(错构瘤)。病变内见脂肪及索条影,分界明显;腹膜后淋巴结不大,肝脏、肾上腺、椎骨等未见转移征象。且肿瘤自发出血以纤维血管脂肪瘤最常见,其次为肾癌。鉴别诊断:①脂肪瘤。仅见脂肪密度,纤维索条及血管影少见。②脂肪肉瘤。较单纯脂肪密度为高,且边界不清。③肾癌。罕见脂肪影。考虑:左肾纤维血管脂肪瘤自发出血可能大。 (wawaquan)
【最后诊断】 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出血(手术及病理证实)。
【点评】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单侧或双侧发病。AML主要由平滑肌、血管和成熟脂肪组织构成,肿块生长缓慢,无包膜;肿块可呈膨胀性生长,压迫肾盂、肾盏等;病灶向外生长,易穿过肾包膜进入肾周和肾旁间隙;容易并发瘤内出血或者肾周出血等。临床上AML多无症状。典型表现为腰痛、血尿、腹部包块等。20%左右可合并结节性硬化。
CT表现:①肾内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影,多为单发。②肿块密度不均匀,内有软组织的实性成分及低密度的脂肪成分,CT值-150~50HU;内有脂肪性低密度是肾AML的特征性表现。③增强扫描肾AML内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低密度脂肪成分很少强化。④肾肿块内和(或)肾包膜下可见出血征象。
鉴别诊断:①肾细胞癌。肾癌内罕见有脂肪成分;部分肾癌可有钙化征象。增强扫描强化明显。②肾淋巴瘤。多为多发结节状肿块,呈侵袭性生长;有肾周间隙的弥漫性浸润及其他多器官的病变。③脂肪肉瘤。分化好的腹膜后或肾周脂肪肉瘤表现与肾AML相似,增强扫描肾内可见条索状强化的血管影。④肾脏转移瘤。多有原发癌的病史,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而均匀强化,可有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启迪】 较小的AML一般不难诊断,只要发现肾脏肿瘤中有脂肪密度(CT值<-40HU),即可诊断。肿瘤体积巨大时,使肿瘤的器官来源定位困难,易与腹膜后脂肪肉瘤和畸胎瘤等含脂肿瘤相混淆,分清肿瘤与肾脏的关系十分重要,注射造影剂可以使肾脏明显强化而看清它与肿瘤之间的联系。本例AML突破肾实质,绝大部分在肾周间隙内包绕肾脏生长而有助于AML的诊断,增强扫描时发现肾实质有楔形缺口是诊断的关键,当然有出血的成分更应倾向于AML。
病例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向子云 提供
网站地址: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33&view_id=14573
(向子云 刘克昌)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36
2卢 延,范占明,石建发,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4):241—2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